231件阿富汗文物午门展出

  • 2017-03-18 08:35:15
  • 北京日报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昨天在故宫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开幕。

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讯(记者 刘冕)昨天,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刮起“混搭风”,231件“古文明十字路口”的文物正装亮相,拉开“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序幕。

展览灯光映衬下,金饰、雕刻和玻璃器皿都仿佛镀上了一层谦和的柔光,成人小拇指大的金蝴蝶装饰精致秀气;祖籍希腊的阿芙洛狄忒女神额头一点红,宛若印度女性的妆容;直径不足6厘米的驱龙战车图案饰物中,沿丝绸之路从中国而来的“龙”不再是牛头鹿角,变得圆头圆脑起来。

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曾历经坎坷。展览开幕式现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破例没有讲展品、没有讲策展细节,而是将一段往事娓娓道来:

1978年,希腊裔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现了数座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和遗址,发掘出土了古代黄金制品21618件,这被视为当今丝绸之路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年代可以远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

“巴克特里亚”是古希腊人对阿富汗东北部地区的称呼,曾是古波斯帝国的领地,公元前339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在中国的史书上,称其为“大夏”国。公元145年,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巴克特里亚,希腊人撤退时匆匆掩埋了他们的金银财宝。宝藏最后都落入了贵霜人之手。百余年后,这个帝国没落,宝藏作为随葬品再次入土。

这些沉睡了千年的宝藏,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向世人展出。

后来,阿富汗陷入战争漩涡,珍贵文物被博物馆员工藏匿起来,他们担心塔利班政权把这些古老珍贵的黄金制品熔化成金条。

1996年,塔利班武装分子进入喀布尔后,大肆破坏阿富汗文物,首当其冲的便是博物馆。而声名远扬的“巴克特里亚宝藏”成为他们首要寻找的目标。但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和中央银行员工始终对文物的下落守口如瓶,“他们熬过了塔利班的严刑拷打,即使昏迷也坚持不透露秘密”,从而成功地阻止了塔利班的劫掠,而当年这些保护宝藏的人却至今下落不明。

如今,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处的石碑上,刻着一句话“民族通过文化万古长青”。单霁翔说:“我们常说,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阿富汗同仁在时局纷乱时,满怀信念,穿越硝烟,历经坎坷,始终勇敢而机智地守护着这批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使今天更多的人们得以一览这些古代艺术品的风采。”

昨天,231件(套)来自异域的珍贵藏品登上了午门东雁翅楼展厅,以考古学意义上的发现地点为主线,向观众展示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阿富汗历史风貌。

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一个个拗口而陌生的地名,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生动地复原在观众面前,各具特色。举个例子,蒂拉丘地展区,金器闪闪发光。专家介绍,这里出土了21000多件工艺精湛的金器。墓主人可能是游牧部落的王室成员,他们习惯于随时携带自己的财物,将数千件小珠宝和其他饰品缝在衣服内。贝格拉姆是阿富汗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两个密封于2000多年前的房间。最初学者们认为这两间房屋及其宝藏可能属皇宫所有,但后来的研究表明它们是用来储存“丝绸之路”货物的巨大库房。没有人知道货物主人为何没有回来。房间内的工艺品反映了2000年前阿富汗卓越的艺术创作水平。

策展人介绍,这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时期,其中包括“丝绸之路”贸易的起始阶段,但同时,一批法罗尔丘地出土的早期文物又体现了阿富汗青铜时代的文化特性。“通过展览,观众不仅能够赏析奇珍异宝,领略丝路文化,更能深入了解阿富汗多样化的历史与文化。”

本次展览不单独售票,将持续至6月17日。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