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个月南锣鼓巷主街道路改造完成 17处电子眼紧盯大客流

  • 2017-04-30 10:15:06
  • 北京青年报

经过近7个月的环境整治,南锣鼓巷迎来了改造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东城区获悉,为监测客流,南锣鼓巷启用了大客流监测系统,17处电子眼在“五一”前投入使用。

昨天中午,南锣鼓巷游人如织。在南锣鼓巷主街北口,立着一个近4米高的黑色金属杆,上面有类似“探头”的电子监控装置。附近的保安称,这就是不久前安装到位的大客流监测系统。

据了解,去年4月,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3A级景区资质,并暂停接待团队游客。去年10月28日,南锣鼓巷主街道路开始改造,包括重新铺装地面、便道树池新做和部分公共设施改造等,并对主街两侧商业业态进行调整,清除“庙会小吃”等低端业态。作为开放式街区,南锣鼓巷街区将还原其居住属性,为避免节假日大客流带来的安全隐患,实时监测街区客流状况,在此次旅游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主街和东西各八条胡同安装了17处“电子眼”,这些“电子眼”在“五一”前全部投入使用。

北青报记者了解,南锣鼓巷的大客流监测系统设置了绿、蓝、黄、橙、红五个不同等级,绿色表明畅通状态,红色则表明瞬间通过的密度为每平方米1.5人,为紧急报警状态。该套系统的启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旅游安全秩序管理的结合,不仅能够对南锣鼓巷街区的人流量进行动态监测,还有效整合了公安监控系统,做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科学预警,为应对节假日期间大客流及突发事件起到防范作用。

南锣鼓巷商会会长徐岩告诉北青报记者,该系统的统计可以精确到个位数,不仅能够了解人数,还能对每个人进行身份识别,同时对人流管理进行有效分析。据徐岩会长透露,大客流监测系统启用以来,监测显示,最近几日的人流量较往年减少近三分之一。他预计今年“五一”小长假的人流与往年同期持平。

徐岩称,随着大客流监测系统投入使用,南锣鼓巷地区旅游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从整体上改善了南锣鼓巷的街区环境和历史风貌。

东城区旅游委表示,将总结南锣鼓巷地区大客流监测系统的建设管理经验,深入研究探讨在东城主要景区周边试点安装大客流监测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现政府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进行假日旅游市场的监管。

除了大客流监测系统这样的高科技手段,南锣鼓巷各商户也均加强对游客数量的管控。北青报记者昨天在南锣鼓巷多家热门店铺外看到有保安或安全引导员,他们的职责就是及时疏导排队的人流。徐岩称,“五一”期间,如果人流在某家商户前过度聚集,该店铺将采取临时闭店的措施。

探访

共享单车禁入南锣

自去年4月25日起,主动取消3A级景区资质的南锣鼓巷正式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但这样的举措并没有阻挡游客的热情,每到节假日南锣鼓巷依然人头攒动。为了控制人流的增长,南锣鼓巷主街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对机动车、三轮车进行限行,实现人车分流。昨天,北青报记者探访发现,时下热门的出行工具共享单车也被拦在了南锣鼓巷之外。

昨天上午10点,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地安门东大街的南锣鼓巷南口,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在南锣鼓巷东西两侧各有8条胡同,在帽儿胡同、雨儿胡同等主要胡同口都会有保安在岗亭站岗,在主街还有保安巡逻,一方面给游客提供服务,一方面疏导游客。岗亭前放置有蓝色标牌,写着“南锣鼓巷人流密集,9:00-22:00,禁止机动车/三轮车通行。”

标牌上还特意写明,禁止共享单车通行,游客只能骑行到南锣鼓巷的南口或者北口,再步行进入街区。北口附近距离地铁站较远,不到中午路两侧已经停放了十几辆共享单车,“这里骑车进去不安全,而且人这么多,其实也骑不动车子,不如步行好好逛街。”一位正在路边停车的女士说。

按照以往的布局,这样的限行标牌一般都摆在南锣鼓巷主街与两侧主要胡同交叉的十字路口中间,两侧还有半人高的黄色隔离墩,以阻挡穿行的车辆,但仍有不少三轮车车主会把塑料制的隔离墩搬开,通行之后再放回原位。昨天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样的隔离墩被一人多高的金属制“花篮”取代,这样由多种花花草草搭成的绿植既起到了阻挡作用,还不易被移动。此外,主街内限行标牌的位置也改为摆放在两侧胡同口,还加了一条“禁止机动车向左向右转弯”,以防止不熟悉限行路况的车主拐进主街。

火锅店变身文创馆

去年10月28日起,南锣鼓巷主街开始重新铺装地面,主街两侧商业业态也进行了调整,低端业态向高端转型,商铺数量从235家减少到154家,少了81家,外观则遵循统一标准重新装修。昨天,北青报记者现场看到,整治改造后的南锣鼓巷商铺都是统一的青砖、灰瓦、木质门框,显得古色古香。很多低端商铺,尤其是各种齐门售货的小商户不见踪影,炸鸡排、烤鱿鱼、臭豆腐、羊肉串等小吃摊也全部退出南锣鼓巷。

“小吃少了,垃圾也少了,街道干净,看起来路也宽了不少。”在南锣鼓巷附近生活的李女士说,之前被掩盖的文物“水准点石碑”、“万庆当铺”的夹杆石现在都露出来了,“十年前我在这里居住的时候还能看到,后来街上商户越来越多,越来越乱,这几处文物也就看不到了。”

小吃店少了,更多主打文化创意和老北京特色的店铺出现,进入南锣鼓巷主街南口,就有一家民俗文化馆,展示吹糖人、翻花儿、捏面人等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在接近北口的南锣鼓巷22号,原本烟熏火燎的火锅店也变成了文创馆,从两人宽的木制门脸进去别有洞天,北京城风貌的明信片、扑克牌、剪纸、手镯,还有宫灯蜜、蛤蜊油等知名“国货”,吸引了不少游客。

徐岩介绍,目前南锣鼓巷已有18家店铺由经营餐饮转型为文创,今后还将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引导商户进行产业转型提升,彻底淘汰低端业态,主打文创产业,并通过创优联盟发展原创。

此外,徐岩还介绍,鼓励有条件的商户开门堵墙,在院内经营,防止游客在南锣鼓巷主街聚集。同时,南锣鼓巷还将开发APP,将特色精品店准确告知游客,避免游客在主街漫无目的地闲逛。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