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80年后“归来”:承载北京的记忆与乡愁

  • 2017-05-16 10:04:12
  • 北京旅游网

北京对于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分3个层次,首先是文物古迹的修缮;其次是历史街区的修复;最后是名城的恢复,而这就是恢复人们的记忆。从永定门到钟鼓楼,这条全长7.7公里的中轴线被称作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重现的“天桥”就是北京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一步。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就是寻找北京的记忆与乡愁。

重现的“天桥”景观

曾经作为“龙鼻”守护着中轴线、横跨龙须沟的“天桥”2013年12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此时,距离老“天桥”消失已经80年了。“立于桥北,南望不见永定门;位于桥南,北望不见正阳门”,这说的就是老天桥。

时隔近80年,天桥“归来”。在处于中轴线上的绿化带正中,一座南北向的单孔孔桥让中轴线有了微微起伏。虽然桥两侧拉着绳索,行人不能上桥,但还是能看出来桥顶最高处有一人多高。

历史上的“天桥”

史料记载,天桥的地理位置处于明清帝王前往天坛祭天时所必经的道路,在祭天时供天子走过,天桥也因此得名。但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天桥经历多次改建,最终在1934年全部拆除,从此天桥进入了“有名无桥”的时代。

新建的天桥位于天桥南大街与天坛路交汇处南侧的绿化带上,而老天桥位于永安路与天坛路衔接处,即实际中轴线处,考古证实历史上该地区确实有桥存在。为了不影响交通,恢复的天桥景观往南挪了四五十米左右,建在了绿化带上。新建的天桥景观包括一座青白石拱景观桥和两座石碑,景观桥长14.4米,最宽处8米,桥体内径宽只有4.48米。

“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作了前卫。”梁思成先生这段描述,清晰地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序列,而天桥正是这条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老天桥绝活之一:历史近1800年的中幡

天桥中幡、摔跤、顶坛子、硬气功等都是北京老天桥绝活。中幡作为北京老天桥绝活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北京年节庙会上,耍中幡都是“走会”的表演活动之一,中幡演练惊险紧张、轻松幽默、刚柔兼备,以扔得高,立得稳为准则。

一般认为,中幡源于明、清两代帝王仪仗队行军、打猎时王旗的旗杆。在行军或打猎休息期间,旗手们为给皇上解闷,挥舞耍动大旗以博皇上欢心,鼓舞三军斗志。故中幡又名“大执事”。此说未必准确。

唐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载道:“一时歌舞庆生平,跨鼓中蟠次第行。”这是“中幡”一词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一般认为,张鷟生于660年,卒于740年,由此看来,中幡的历史已近1300年,但有两点疑问:一是《朝野佥载》中有后人窜改的文字,不能尽信,二是张鷟所说“中幡”与今天的中幡意思是否相同。

然而,据学者谷强考证,古代近似中幡的记载颇多,如晋代陆翎所著《邺中记》云:“虎正会殿前作乐,高髓龙鱼凤凰安息五案之属,莫不必备,有额上缘幢,一人在上,左回右转,又以幢移口齿上亦如之。”显然,这个“缘幢”与今中幡近似。

据房玄龄主编的《晋书·乐志下》:“如幢幡中往来无定,仪凤教坊诸乐工戏伎,竭其巧艺呈献,奉悦天彦。”可见幢、幡应为一物。如此看来,中幡的历史还可上推到1800年前。不过,隋唐时期的中幡与今天不同,需“一人在上,左回右转”,类似今天杂技中的“顶杆”,此技汉代便已从西域传入中国,在汉画像砖上就有相关图形。可见,中幡本是百戏之一。

不过,北京中幡来自军营说也未必有误,瀛生先生在《老北京与满族》中称,清代中幡本出自关外,旗兵用它指挥作战。古代信息沟通不畅,战场上只能以大旗为号,通过大旗的不同舞动方式,各部队根据事先约定采取不同动作,大大提高了机动性。瀛生先生指出,八旗平时狩猎便已用中幡来协调指挥,以后发展成为一种锻炼方式。

众所周知,天桥中幡的第一代传人为孙小辫(其名已无考,逝于1947年),据传孙的哥哥原在清宫舞中幡,孙小辫学会了此项技艺,清朝没落后,孙小辫开始在天桥以此为业,与摔跤艺人宝三(真名宝善林)交好,遂收宝三为徒。摔跤与中幡都需“活劲”,即小关节、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力的能力,故练中幡有助提升摔跤技艺。

练中幡极为辛苦,需先用荆条打头皮,起包乃止,次日再打,如是一段时间,头皮丧失了痛感,方可试顶中幡训练。一次,宝三在北海表演中幡,东西有两座牌坊,中幡讲究“见桥不倒”,即遇到障碍不能将中幡放倒而过,宝三遂将中幡垂直抛过牌楼,然后自己迅速从牌楼下跑过,在另一边用手接住,轰动一时。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