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著画北京 留住故乡记忆(图)

  • 2017-05-25 17:19:30
  • 北京晚报

过往的路人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写生,有人会驻足观看,还有人误以为他是测绘的,甚至向他打听拆迁的事儿。

身背画画的工具,傅察丹青或骑车、或徒步穿行在胡同里,寻找最佳位置,在他看来选景很重要。

傅察丹青的画室墙壁上挂满准备展览的作品,他时不时会拿下来修改。

一天之内没有完成的作品还要用手机拍照,把当时的环境、光线留下来,便于再来时准确找到原来的位置,保持画面一致。

不管严冬还是酷暑,傅察丹青一画就是五六个小时,多年在外写生练就不喝水的本事,因为厕所不好找。

画室的一间屋里放满这几年的写生作品,傅察丹青会找一些自己认为不理想的画修改。

为了使自己的展览能够达到最高水平,30岁的傅察丹青顶着初夏的烈日继续他的胡同写生。

傅察丹青1987年出生在北京,丹青是爷爷给取的名字。不知道爷爷当年有否预感,丹青这个名字,冥冥中指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在胡同里长大的傅察丹青初中时,所在学校的美术老师将他收进绘画兴趣小组,由此开启了他的绘画之路。17岁的他进入徐悲鸿艺术学院,师从画家张恳。3年多后,离开学院,开始了自己职业画家的生涯。

“最早画胡同是在2007年,当时就是想锻炼自己的基本功,远处去不了,画胡同相对方便,胡同里的建筑、人物又十分丰富,觉得很适合写生。”

“写实油画属于费力不讨好,要求绘画者有很强的写生、写实功底,而且没有止境。当年一起选择写实油画的同学大部分都没坚持下来……”傅察丹青说,“我算是高产的了,一年下来基本一天一幅写生作品,去年画了100多幅。”

傅察丹青在胡同里写生期间,也见证了城市的变化。儿时惬意的感觉已经找不到了,取代而来的是拥挤和无序,“开始是各种防盗门把胡同里的街里街坊都隔开了。现在很多胡同改造了、消失了,有时觉得自己的记忆也会随之消失,让人很失落。”

10年间傅察丹青画了百余条胡同,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把有感觉的东西记录下来,他并不觉得青砖灰瓦和汽车、电玩在一个画面里不和谐。因此他的画儿既京味儿十足又极具时代感。虽然他的这种写实风格的画市场销售并不好,但许多人喜欢,是因为他的画能够引起许多北京人的共鸣,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撑他继续创作。

傅察丹青的努力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的认可,6月3日,以“老北京胡同”为主题的个人油画作品展将在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美术展厅举行,这是该馆美术展厅重新装修后的第一个展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他的作品,因为画中可能就有您熟悉的家园。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