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三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百年传承仍动人

  • 2017-06-07 08:38:15
  • 北京旅游网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京剧和昆曲可以说是中国的世界级非遗的代表性遗产,另外,皮影戏也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京剧: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的集大成者,京剧成为至今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具代表性、影响力的剧种,被誉为“国剧”、“国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弋阳腔、高拨子、吹腔、梆子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并吸收其它剧种的精华,逐渐融合发展,最终于道光年间,形成了声腔、表演、舞台语言、剧目都不同于各地方戏的新剧种——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此后,经过百年的发展,京剧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

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用虚拟化、写意化等手段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京剧以生、旦、净、末、丑的行当体制塑造剧中人物。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有一千多出,经常上演的有三、四百出;京剧可以用大戏、连台本戏、折子戏等方式演出。现在亦有新编历史京剧、现代京剧、小剧场京剧等演出样式。

近期京城正在上演的京剧剧目有: 《浮生六记》、《锁麟囊》、《孙安动本》等。详细〉〉

昆曲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  昆曲艺术照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万历末年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

位于北京的北方昆曲剧院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专业昆曲艺术表演团体。北方昆曲剧院建院近60年来,秉承“保护、继承、革新、发展”的艺术方针,以古今相因、革故鼎新为艺术创作思路;以弘扬北昆之豪放,取法南昆之绵长为特色,形成了豪放不乏细腻,传统兼具创新的独特艺术风格。继承、整理、演出了近30余部剧目,其中包括《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琵琶记》、《玉簪记》、《宦门子弟错立身》、《续琵琶》等传统剧目;创作、改编、移植了《文成公主》、《千里送京娘》、《飞夺泸定桥》、《南唐遗事》、《夕鹤》、《水淹七军》、《贵妃东渡》、《百花公主》、《关汉卿》、《红楼梦》(上下本)、《陶然情》、《旧京绝唱》、《爱无疆》、《影梅庵忆语----董小宛》、《五人义》、《李清照》、《孔子之入卫铭》等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剧目。这些剧目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还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

近期上演的昆曲曲目有:正乙祠戏楼的《西厢记》。详细〉〉

皮影戏

2011年入选世界级非遗的中国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明正德三年(1508年),京城举办百戏大会,那时皮影戏就赫然在列。相传从那时起,皮影戏便传入北京。到了清代,皮影戏已完全融入北京市井。北京的皮影戏追根溯源均来自河北,分为东派滦州影戏和西派涿州影戏。涿州影戏出现得较早。艺人在寺院法会和佛教徒家中表演时,经常坐在蒲团上演唱,故又被称为“蒲团影”。

“蒲团影”的内容以宣讲佛经为主。清道光、咸丰时期,滦州的影戏艺人开始进京演出。他们唱腔新颖,表演生动,广受京城百姓好评,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滦州影戏艺人落户于东四牌楼一带,故老北京将他们称为“东派”,而原已落户西城的“蒲团影”遂称“西派”。

东西两派皮影人物的服装,均参考京剧戏服雕成,花纹繁复,色彩艳丽。不同的是东派滦州腔,边看底本边演唱,西派涿州腔,不看底本全凭记忆演唱。今天,北京皮影继承了西派皮影,保持着往昔古色古香的艺术特色。

北京皮影剧团是北京地区惟一的专业皮影表演团体。在剧目的排演上,一方面积极排练传统的剧目,一方面投排了优秀的现代戏,2012年,剧团在天桥地区的团址处,建立了"北京皮影传习所"。这个传习所集皮影讲座、展览、观摩和观众体验为一体,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既可以休闲娱乐又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场所。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