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惊为天人的 不过是人家的日常(图)

  • 2017-06-23 10:12:54
  • 北京青年报

◎任凡

在《冈仁波齐》之前,导演张扬已经差不多五年时间没有推出过完整的长篇作品,结果这一下就是两部,而且都是藏地题材(另一部是故事性更强一些的《皮绳上的魂》)。张扬之前最擅长的是都市情感题材,不论是探讨代际关系的《洗澡》、《向日葵》,还是玩分段、玩结构的《爱情麻辣烫》和《无人驾驶》,都弄的有模有样,既好看又不俗气,其中关于现实生活的指涉和对社会问题的切中力度,颇得黄建新的真传。

谁知道一转眼四年多过去,当我盘算着或许即将在某部明星云集的大电影里找到张扬的名字时,他却好像成了仙一样带着孤傲冷僻的《冈仁波齐》重回大众视野。主创见面会上,张扬一改昔日成功人士的造型,皮肤黢黑,长发及腰,戴一顶藏民钟爱的毡帽,好像一个一辈子没走出过青藏高原的康巴汉子。光是外形的变化就已经让人惊讶,其作品的180度转向自然更让人好奇,我们很想知道,过去这五年里张扬到底经历了什么?

《冈仁波齐》不是那种靠消费藏区风光博取关注的三流作品,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和生命力。电影的故事很简单,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故事,十一个藏区原住民带着各自的小目标启程前往神山冈仁波齐朝圣。领头的是一个叫尼玛扎堆的中年人,刚刚去世的父亲没能来得及走一趟朝圣之路,于是他带着父亲的遗愿出发,仅此而已,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悲壮,更没有升官发财的诉求,一切淡如止水。朝圣对于藏民的意义十分宏大,是一种贴近神性的可能。一路长头磕过去,两千多公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仪式感并不彻底,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自发的、甚至是松散的状态,比中原地区那些一本正经跳大神的要随意的多。队伍中年龄最长的是尼玛的叔叔杨培老人,最小的是9岁的小姑娘扎西措姆,他们对生命的体悟、对朝圣的理解必然是不同的,然而当踏上朝圣之路,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定要圆满完成这趟旅程,除此之外,再无他想。

十一个人好像一个大家庭,在路上相互搀扶,砥砺前行;又好像隐喻着完整人生的不同阶段,生老病死,宠辱不惊,怀揣信仰,无惧风雪。他们磕长头的装备实在简陋,一条类似屠夫穿的大围裙,再在手上套一双好像木屐的护手板,就可以启程了。在张扬具有祛魅特质的镜头底下,朝圣之路开始的十分突然,你甚至没来得及在心底里喊一句加油,他们就出发了。

导演张扬并没有把影片的重心放在一行人如何克服艰难险阻上,他不仅在叙事上采用了极简的处理方式,而且在情感释放上也完全摒弃了剧情片从铺陈到高潮再到回归的套路,采用类似白描的方式对朝圣之外的一切一笔带过,专注呈现磕长头的过程。一次又一次五体投地式地扑倒再起来,单调枯燥的重复,却生出一股韧性十足的力量。

影片对于盲目地崇拜和赞美是抵触的,因而对于美轮美奂的藏地奇景并未过分强调。只是一次又一次透过队伍的冷静和果敢,击穿观者的世俗心。比如当面对一大片水域挡住去路时,尼玛一句“我们磕过去吧”,大家就当真过去了。没有权衡得失,没有关于可行性的争论,没有半点的犹疑和退却,那一刻你知道,什么也挡不住他们的。与其说这是信仰的力量,倒不如说是一种心无旁骛的思维惯性使然。你觉得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令人动容,其实这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再普通不过的茶饭日常。这种内心世界的巨大反差才是我们与朝圣藏民的真正区别所在,而并非仅仅是信仰的力量驱动或者战胜苦难的坚持与决绝。真正的圣洁不染纤尘,经历了世事多舛才会生出利益心,这恐怕才是导演在电影里真正想说的话。

朝圣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实现目标固然值得嘉许,但其实在过程里的得失与顿悟才是最可宝贵的,而这或许才是朝圣最根本的意义所在。影片结束前,在接近旅程终点时,杨培老人悄然逝去,而怀着孕出发的次仁曲珍也在途中诞下一子。一个生命结束,另一个生命开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好像赶往神山冈仁波齐的人群一般络绎不绝。行文至此,我想起另一位优秀的藏族导演万玛才旦,身为藏民他的视角总是由内及外的,特别热衷寻找神性之外的人的共性;而作为藏区铁粉的张扬,他的视角永远是由外及内的,他更关注的一定是关于差距的呈现,以及造成差距的根源。两相对比,很有意思。

  • 编辑:综合编辑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