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森旱雪滑雪场“金针菇”模拟真雪 9月起将设免费体验时段

  • 2017-07-24 10:38:53
  • 北京晨报

日前,全国最大的室外四季滑雪场“奥森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开始全天开放。北京晨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由于天气炎热,不少爱好者都选择了夜场,雪场也设置了喷雾为雪友降温并润滑雪道。据悉,9月正式开放后,雪场将在每周一上午免费向有组织的团体开放预约体验。

开放喷雾为滑行者降温

北京晨报记者上周末来到位于奥森南园西南角的旱雪滑雪场,硕大的钢架上,几条洁白的雪道沿坡而下。如此炎热的天气,雪道上当然没有“真雪”,雪毯由条状的塑料块交错拼成,上面铺满七厘米高的“金针菇”。踩在上面,“金针菇”略弯曲但不会折断。每当雪友滑行时,“金针菇”与雪板摩擦发出“刷刷”的声响。

雪场总经理张昕告诉记者,国外的旱雪滑雪场雪毯呈梳子状或刷子状,材料硬且尖可能伤人。而奥森雪场的圆头“金针菇”由改性工程塑料制成,有弹性可以摇摆,雪道上每平方米有16650根“金针菇”,“它们耐磨,可以用10年左右不易断”。由于不用制造真雪,旱雪滑雪场节能且环保,为保证雪道安全,工作人员每天巡查,防止雪场内落入异物或有“金针菇”断裂的情况。

与冬季裹着羽绒服滑雪不同,旱雪场上的运动者大多穿着短袖短裤。入伏后,戴着头盔和护具的雪友们挥汗如雨。雪场上方悬着许多白色细管,里面不断喷出细细水雾。张昕说,水雾一方面为了给雪友降温,一方面可以让雪道更加润滑。

“旱雪场材料耐候性在﹣40℃至100℃之间,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夏季材料较软,待冬天材料变硬,滑行的速度更快。”张昕说,雪场几乎不受天气限制,如果下小雨或小雪,雪道会更润滑、滑行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骑滑道”减轻初学者恐惧感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滑雪场开放区域包括初级道和骑滑道。骑滑道中间有条蓝绿色软凳,初学者可以跨在上面滑行,一旦失去平衡,只需向下一坐就可停住,减少了初学者的恐惧感。经过4天的学习,10岁的陈绍延和小伙伴已经敢在初级道滑行了。“以前从来没滑过雪,感觉很好玩。以后冬天要去真雪场试试。”

张昕说,滑雪场目前还在建设雪圈道、越野滑雪、单板公园道、空中技巧道、猫跳道等,未来雪道面积将达到1.6万平方米,不仅能满足初学者和发烧友体验玩乐,专业队也可以来此训练。目前试营业期间,前期夜场日接待量约为200人,未来全部建好后接待量将达到全天3000人次。

仿真雪适合初学者打基础

“上魔毯的时候哗哗流汗,滑下来时有点速度还是挺爽的。衣服湿透了,不知是汗还是上面喷的水雾。”滑雪发烧友齐颖目前是双板高级、单板初级水平,上周,她迫不及待地约了几名雪友专程体验“金针菇”。“雪季还有4个月呢,我们冬天通常去张家口滑,夏天偶尔去平谷和石家庄的室内滑雪场玩儿,但都有点儿远”。

齐颖最初的印象是摔倒不疼,“因为金针菇会有回弹和缓冲,不过要防止搓伤,好在滑雪场都准备了护膝和护肘。”齐颖说,滑旱雪和真雪有一定区别,“比如为了适应雪道,滑雪板没有刃。旱雪雪道也没有真雪雪道速度快,有轻微阻力,脚感、滑法和动作略有不同。因为现在刚开了初级道,且速度慢、坡道短,发烧友觉得太简单,但非常适合小朋友和初学者来学习。”

记者采访当天,正好碰上了中国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单兆鉴老人也去滑雪。79岁的他表示,以往北京夏季少有滑雪的条件,“仿真雪是普及滑雪的趋势,突破了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他说,仿真雪不可能和真雪完全相同,可滑起来感觉接近真雪,但技术动作上要有调整和适应,“在这里学会后再上真雪应该会打下良好基础”。

或成中小学冰雪课场地

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滑雪场自6月30日起试营业,开放夜场。7月15日起全天开放,包括上午、下午、晚上三场,每场为4个小时,收费为每人每场248元。爱好者也可办理次卡、VIP会员卡。张昕说,滑雪场预计在9月7日正式开放,届时大部分雪道将建设完毕。为了响应“3亿人上冰雪”的号召,滑雪场正式开放后,将在周一上午免费开放体验,接待有组织的团体预约,比如学生和旅游者等。“目前,我们与朝阳区、海淀区的一些中小学也有合作意向,这里有望作为学校冰雪课的场地,我们还将设教室,讲授滑雪的理论课”。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文并摄

  • 编辑:张宁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