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老城的岁月沧桑

  • 2017-07-27 16:31:10
  • 京郊日报

平谷老县城的城墙和魁星楼。

▲胡同内带灯池的老房。

20世纪20年代平谷县公署。

■贾东红

平谷,在北京地区建县最早,已有2200余年历史。最初的县城位置尚待进一步考证,本文所指老城,是后期的县城,这座老城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相当完好,周长虽只有2千米,但形势雄壮。旧县志称它“迴出诸县之冠”。

明清老城格局

平谷乾隆志载:“县,旧有土城,形制低狭。成化丁亥巡抚闫公本委营州右屯卫指挥袁忠增筑之。城高二丈五尺,址广三丈五尺……周围六百丈,包以砖石。”说明在距今650年前,周长仅2千米的土城变为砖城。明朝人商辂在《平谷新城记》中对这次修城有补充记载:“……为城门四,门有瓮城,瓮城又各置门。城之外为堑,阔三丈五尺,深半之,沿堑植榆柳几万株。”

此次修城奠定了老县城的格局,之后或因战乱、或因日久屡有修葺,却未有较大改变,这座不大的城池一直存活到了解放前夕。

从县志看,明嘉靖元年,“建楼于诸门之上,重檐华栋,规制一新。”明嘉靖四十三年,“增筑五尺,俾益崇。又于城四门各树以楼匾,其东曰挹盘,西曰拱辰,南曰迎泃,北曰威远,城隅增铺舍四……”北门“威远门”石质匾额幸存至今。明隆庆二年,挑浚壕池,帮筑城墙裹口,东西二门添置吊桥,“即今,迴出诸县之冠,民皆欣然。”又两百年后,清乾隆辛卯年,“约费帑(tǎng)金四万四千二百有奇。而城若金汤,池若天堑,四门望楼如跂(qí)如矢,焕然维新也。”

另据资料载,城墙所用青砖,每块重约四十斤,基石约六尺高,为花岗岩方石。城墙顶上设有箭垛,东南角上建有六角两层的魁星楼,古人赞此楼曰:“魁楼数仞,峻极于天”。城四周有护城河,宽二丈五尺,深一丈二尺五寸。城门为木制,包以薄铁,外边是排列整齐的虎头钉。这虎头钉也是外州府县城门所无。志有记载:“平谷县外城门瓮城门所用铁钉,作虎头状,同于都城及宫殿之制。相传倪尚书光荐夫人入宫,见其门钉,摩挲爱玩,请于皇后,得用之,故平谷城门有虎头钉。”

平谷韩牧苹先生这样描述过老城的风姿:“在县城,城墙上是登高游乐的好地方。远望南山的鼓顶朝云、盘山的宝塔飞瀑、北山的瑞屏叠嶂以及泃河蜿蜒如带,斜阳草树、水村山郭皆收眼底;再近看城墙内外,佛寺林立,市肆栉比、商民往来,小城风貌一览无余。”

城内主要设施

从民国二十三年《平谷县城图》看,县城由东、南、西、北四个城根胡同围合而成,内分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四条大街,以及铜井胡同、仁义胡同、塔儿胡同、九道湾胡同、安家胡同、路家胡同、安乐巷、文庙街等,可谓四通八达。城内设有县衙、监狱、看守所、公安局、儒学,以及圣庙、城隍庙、观音庙、关帝庙、马神庙、地藏庵、戏楼等设施。

县衙:位于城东,中心大街北侧。乾隆志曰:县治在东街,洪武初建,成化三年知县郭铭重修,设有正厅、后堂、监房、申明亭、旌善亭、道会司等。从所存老照片和文字记载看,民国时期的县衙大门口有一对威武石狮,门内一牌坊,上写“渔阳故址”四字。牌坊后是大堂,为县官升堂问事之处,大堂两边有科房等办事机构。大堂后有二堂,其后是县官内宅。大堂东有一花园,面积四五亩,里面有树木、石桌及石凳等物,称为“聊园”。

圣庙:即孔庙,在中心大街南侧、县衙斜对面,为官方所立。初建时“浅狭卑陋”,明清两代多重建修葺,逐渐形成一座规模壮观宏大的古建筑群。建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阁、崇德斋、崇圣祠、聚贤堂等殿堂建筑约四五十间,前后共三进院落,院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旧时春秋举行祭孔活动,县长带领文武官员前来祭拜,仪式隆重。

城隍庙:在县衙北,规制宏敞,几同孔庙。有两进院落,正殿供城隍神,两厢塑有十殿阎罗七十二司。抱柱上楹联书:“作恶不灭必有余孽孽尽则灭;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则昌”,横匾“天地良心”。以前每年农历五月,城隍要坐八抬大轿“出游”,轿前有仪仗队、卫队和乐队,好不威风!

戏楼:在城隍庙山门对面。座南面北,高约八尺,前为舞台,后有化妆室。屋顶上方挂一横匾:“演古励今”,下款:“合肥李鸿章题”。演员出台的右门上写着“阳春”,左门上写着“白雪”。整座戏楼雕梁画栋,为他处所少见。

老城的城墙、庙宇、县衙、戏楼等设施基本毁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而今,平谷县城自然是大了许多,老城现处于城区东端,城墙处变为环城路,但墙址、街道、胡同等基本格局未有大的改变,许多称谓也仍在沿用。老城东侧立有旧城遗址保护碑,那一带可见旧城夯土层。陈年的旧城砖、石刻及石构建仍随处可见,或作为房基和院墙的材料,或点缀于街头巷尾。还有几处旧民居保存完好,南门附近一处古旧的排水沟依然在使用。

八大灵塔故事

八大灵塔位于城西北的塔儿胡同内,胡同因古塔而得名。据载塔下层为一两丈高的砖砌方台,台上有尖顶塔身,内供弥勒,塔高出城头,势凌霄汉,为一邑之杰观也。

明朝时,皆官至佥都御史的邑人张襘、张禴两兄弟年少时,曾于春季闲步校外,其兄襘见蒲公英、苦菜等黄花遍地,便偶成一联:“野外黄花金钉钉地”。弟禴遥望县城对曰:“城中白塔玉钻钻天”。工对绝伦,一时传为佳话,联中白塔即为此塔。

清代平谷续志《地震记》云:“康熙十八年七月,平谷地震,古塔倾颓。”后虽重又修葺,却未能修复原状。

时至解放之初,其塔已破烂不堪,于1961年被拆除。1984年,塔儿胡同施工中,发现了“大王镇罗汉院建八大灵塔记”碑,证实该塔名八大灵塔,为罗汉院所属,建于辽重熙十一年,碑文主要镌刻的是佛教密宗《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文中“大王镇”即指平谷,有一段时期平谷地区被称为大王镇。此外还发现一通“罗汉院八大灵塔记”碑,碑文有“请到遗留佛舍利数十尊,用七宝石函葬塔基下”等语。后来果然发现了塔基下的地宫,内有壁画、珠宝金银玉器和一件汉白玉石函。函身三面为线刻僧人像,身着袈裟,手持经卷和法器,另一面线刻两尊菩萨像,脚踏莲花,中间祥云托起一座寺庙建筑。人物神态各异,祥云贯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此石函就是碑文中存放舍利的“七宝石函”。

  • 编辑:张宁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