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村落——京津冀风情》开幕

  • 2017-10-13 09:43:00
  • 京郊日报

  “中华古村落——京津冀风情”展览节前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该展展出的照片、视频,全部拍摄自京津冀三地的百年古村,是本市举行的“不忘初心 筑梦祖国”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文化活动之一。展览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形式对京津冀地区现存古村落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展示。观众可以通过本次展览领略蕴含在京津冀古村落中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别有韵味的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明清皇家祭祀建筑群——先农坛内,是一座收藏、展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技艺以及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建筑布局整齐大气,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现有的陈列基本位于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区。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而自身也仿佛化作那画卷中的主体——“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正亲身体验着华夏建筑史上的无限神奇与魅力。

领略京津冀古村落

  古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和古代建筑文化的宝库,是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起源繁衍发展的重要实证。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这里的古村落既有文化与地域的趋同,又有人文和环境的迥异。对众多游客来说,古村落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之一,它们孕育了文化,承载了乡愁。很多村落与世隔绝,很少有游人前往,保留着昔日的淳朴和静谧。但由于长期没有人维护,这些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村落正在慢慢消失。

  展厅的布局紧凑但不拥挤,墙上是图片展板,中间摆放着村落模型和砖瓦实物,以及仿制的砖雕。展厅还精心打造了一扇很有特色的门,以及一面场景墙,游客站在跟前,犹如身临其境,尽情拍照,感受这种地域化的古色古香。

  最吸引人的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门头沟区爨底下村的四合院模型。相对于城里方方正正的四合院,爨底下村的四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少了些规整,但依然错落有致,紧罗密布。爨底下村是我国首次发现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雕刻精美,砖雕影壁独具匠心。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北京还有很多村落,比如韭园村和东施古苑村都是依古道而建,而琉璃厂和马兰村的建立则是为北京经济服务的,还有些村落被当作驿站为访客服务。

  天津属于滨海城市,所以入选的古村落很少,最具特色的是西井峪村,尤为独特的是这里因石而生、因石而居、因石而乐的古朴遗风,积淀出耐人寻味、如诗如画的文化内涵。

  河北的古村落最为众多,少数村落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当地的少数老人还在,留存着一些民间技艺和传统习俗。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使用石头和砖瓦,但是因为地域差别,依然风格迥异。大部分村落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并开发成了旅游景点,村落大多经过了翻新改造,当地特色建筑在保持原有风格样式的基础上,焕然一新,一改昔日落魄,列入最美乡村之列,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当地居民原本窘迫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富裕起来。展览也将这些新农村建筑群的照片展现出来。

团队考察条件艰苦

  “这次展览是由古建馆整个团队共同运作的,馆长和书记带领我们去实地考察,历时近半年。”策展人李莹女士向我们透露说:“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实际想找的古建筑的韵味在很多村落里已经逐渐消失。有些村落在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上是有些冲突的,我们想留住的乡愁、那种原汁原味正在慢慢消失。”

  这是她的团队首次做古村落群的主题展览,同时给了他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下乡走基层的机会。在考察之前,他们搜集了很多资料,并做了很完善的架构,然而他们真正看到的却和理想框架有很大差距。考察团队被分为很多小组,每组三四人,每一小组去各自划分的区域进行探寻。要想找到保存着原貌的村落,肯定要找远离交通干道,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一说到京津冀,可能大部分观众都误以为只有华北平原,事实上这片区域的山区很多,很多村落依山而建,甚至还有建在山顶上的,这给考察队带来很多不便。道路崎岖陡峭,条件十分艰苦。“导航说这两个村相距三十公里,却要走一个半小时,我们就很不能理解。结果发现那种土路跟我们想的确实不一样,真的很多路只能容一辆小车通过,很危险。周围空无一人,我们经常早出晚归……”

  考察团队感慨万千,不得不说,在经济开发区,人们所期待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已经很少见了。当地村民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游览体验,做起了买卖,百姓富裕了,买了新车,停在古道上,形成了古今鲜明的对比。好在翻新维修还尽可能地保存着古村落的整体风貌,这些先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得到了恰当的保护,可见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容小觑。

  但仍有小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古村落,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和看守,变得十分破败。稍微好一些的农村里,年轻人都到市里打拼,剩下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一些家畜,过着很朴素的生活。大家在网上不难找到很多所谓的最美古村落,但实际去了以后却令人惋惜。“我们当时去的一个地方叫大汲店村,在网上查说有四五十处古建筑遗存,有戏台、观音庙、祠堂之类的,但是去了以后很多都找不到了。也有一些墙体还在,但是像观音庙这些,都是当地村民重新修建的,因为他们现在大多很有钱,也知道这些建筑很珍贵。当地村民也透露说这些古建筑的记载和痕迹基本都没有了,所以他们的重建到底有几分恢复了历史的原貌我们也不敢确定。”这些话语背后不知透露了多少辛酸和无奈。“河北的镇边城村,旁边的野长城烽燧在那里,上面插着面红旗,而其它的建筑都被拆没了。还有修建于战国时期的开阳堡村。现在的村民大部分已经搬离出去,在旁边建立了一个新村,但是老的村落已经长时间没人维护变得很破败。”

  这次考察除了拍摄照片以外,如果看到一些民俗文化相关的,他们也都购买回来,比如说当地的特色剪纸、年画,甚至连当地不起眼的砖瓦,他们也当作稀罕物搬了回来。“因为现在也是在做乡愁主义教育,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京津冀范围内能够挖掘出一些跟乡愁联系密切的元素,希望这个展览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示。”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在乡愁教育最主要的阵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计划开启一个古村落系列展览,向观众展示更多区域的古村落。同时他们还会继续将京津冀的建筑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展出。希望通过系统解读古建筑文化特色,让更多公众了解并喜欢中国历史文化,更好地肩负起保护、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神圣使命。

  该展将一直持续到明年7月,市民持本市博物馆年票或花15元购买古建筑博物馆门票即可参观,每周三前200名观众免票。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