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复原古貌更宜居

  • 2017-12-07 13:16:14
  • 北京信报

信报讯(记者魏昕悦)冬日的史家胡同45号,月季剩下了几片残叶,歪脖树已落成“光杆司令”,但红绿相间的垂花门却独放异彩,安静地敞开,在等待谁的归来。王重节经过垂花门,习惯性的抬抬头,“终于不用担心过门被砸头了”。

史家胡同45号的垂花门曾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院内十来户人家,每每走过都心惊胆战。2014年,它被纳入“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重获新生。“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是朝阳门街道打造的“党建四HE院”品牌,在城市治理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共建共享,对胡同进行风貌保护、文化复兴。该项目已获得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史家胡同有80座四合院

史家胡同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全长700米。住在这里的居民称这里曾经是一条“非富即贵”的胡同,章士钊、洪晃、李维汉等名人曾在这里居住,也自豪整条胡同基本保留了老北京灰墙红门的风格。整条胡同现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完整有规模的约30座。

历经岁月洗礼,史家胡同里一些普通的四合院已无往日光彩。以史家胡同45号为例,院内一处极具风貌价值的垂花门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居民长期呼吁修缮保护,但却由于该建筑不属于文物而未获重视。

“当时的垂花门,顶上几根木条,隔着空隙能看到天,旁边的门框也破烂不堪,但没有专项的资金来修,说是只能拆了,大家都舍不得。”史家胡同45号的住户王重节告诉记者,正当住户们每天为了出入安全担忧时,朝阳门街道办事处送来了好消息。

2014年,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设计师们对院内进行了整体设计和改造。专业团队广纳居民意见,研究出符合居民居住需求又留存历史风貌的复原方案;辖区街道和房管部门合作,支持保障院落提升项目有序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内的垂花门如今已经全部修缮完毕,灰色的瓦顶、红绿相间的门框,历史底蕴与生活气息有机结合。

胡同杂物间成了文创库

沿着史家胡同前行,史家胡同博物馆、文创社为胡同增添了文化气息,成为了“史家胡同新地标”。文创社紧邻博物馆,博物馆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历史,文创社在创造着史家胡同的未来。

史家胡同文创社深入民间调研,挖掘了多位社区手工艺人和社区书画家,2017年,成功签约了15位不同社区的“社区艺术家”。通过与社区艺术家合作,将社区艺术家的书法作品、绘画作用、手工作品和摄影作品形式转化和整合创作,成功推出了30多种衍生了30多种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其中包括党建题材、廉政题材、胡同题材、养老题材和史家胡同博物馆题材的作品。

“未来,史家胡同文创社将重点打造‘社区艺术家’,计划两年内发掘100人的社区艺术家,期望每条胡同,每个社区都有文创社的签约艺术家,每个艺术家用自己的创意形式表现该地的文化特色,文创社集中孵化与推广,最终形成‘朝阳门社区艺术家’文创大观。”史家胡同文创社社长马牧思介绍。

东四南历史街区“换颜”

史家胡同是“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的缩影。

2012年制定东四南文保区保护规划,2013年史家胡同博物馆建成,2014年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成立,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进入东四南,2016年朝阳门文化生活馆正式运营,2017年史家胡同文创社运营,廉政文创基地和党建文创基地挂牌,朝阳门红创空间及礼士传习馆开放,朝阳门文化机构联合体不断落子布局。

如今走在东四南文保区内的各条胡同里,胡同内的风貌和5年前相比已经焕然一新,原本闲置的院子变成了文创社、博物馆、文化生活馆。近日,住建部通报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北京市有4个项目入选,其中“东四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公众参与”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一项目还同时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 编辑:祁悦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