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乎羽化而登仙

  • 2017-12-07 15:11:22
  • 北京日报

很难相信《赎罪》已经是整整十年前的电影了。片中女主角凯拉·奈特莉身着绿色露背晚装从大宅的楼梯上翩然而下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关于《赎罪》,我是读罢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才遇见这同名电影。从忠于原著以及发挥电影叙事特征的角度来看,电影改编出人意料地成功,美中不足的是,书中那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看似琐碎,却为文本增添厚重与细腻之感,而落实在电影中则不免被大量删减,唯有依靠戏剧化的情节以及叙事节奏上快慢与急缓的变化以撑住场面了。

所幸,片中音乐是一处亮点。当镜头语言在交代角色微妙心事的过程中略显力不从心之时,音乐的适时出现对于画面确是有益的补充。该片音乐由知名意大利籍作曲家马里安奈利操刀,对于电影中每一处重要场景都有传神地呼应。辑中共有15首曲目,仅有一首是他处借来,那便是出现在影片末段的钢琴曲《月光》。

在古典音乐历史上,有两首以“月光”为名的曲目常常为人谈论,一首是贝多芬创作于19世纪初的月光奏鸣曲,另一首则是出现在电影《赎罪》中、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890年完成的钢琴小品《月光》(Clair de Lune)。

《月光》原本是《贝加莫组曲》的第三首,面世后相当受人喜欢,以至于常常被钢琴家单拎出来演奏。这曲目之所以常演常新、屡听不厌,倒不是因为它如同莫扎特或贝多芬等作曲家笔下的旋律那般易于哼唱并记诵,而是因为作曲家借由音符的流淌与堆叠,呈现出一重夜深人寂月光明的浪漫景致,每每引得听者随之浮想,久难释怀,宛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过的那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月光》出现在《赎罪》中,配合一段旧日战时的黑白影像。这电影收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妹妹布里奥妮的错误指控,相爱的男女主角被迫分离,继而一前一后奔赴战场,并双双在这场悲剧中死去,为妹妹留下绵延一生的追悔与歉意。电影以“戏中戏”的结构筑成,透过布里奥妮的视角拍摄。当晚年的她鼓足勇气重提当年那场荒谬旧事,并在自己笔下的故事中为姐姐与爱人虚构了一个携手共老的浪漫结局时,现实残酷,终将那重幻梦戳破。

《月光》在此处出现,其中的琶音如波浪般一层层袭来,将尘世的痛苦与贪嗔都裹挟其中。全曲气氛由安宁到激越再归于沉静,回环往复,愈发听得人疏离落寞,既感慨于战火无情,也为谎言、虚荣与贪婪加诸个体身上的重负而喟叹深深。

说来甚巧,作曲家德彪西本人也如同电影中男女主角一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眼见不义与晦暗,这个法国人再也无法满足于仅仅用音乐呈现乌托邦式无尘杂的美了,他试图以创作唤醒时人的家国情怀。在1915年发表的一篇随笔文章《终于,只靠我们了》中,他这样写道:“伟大的慰藉人心的音乐界不久将要恢复其中断的光荣任务了……经过战火的考验,音乐界将会变得更出色、更纯洁、更坚强。”

可惜的是,彼时的德彪西已病疾缠身,再难实现艺术创作上的突破了。若作曲家得见百多年后的世人在一部描摹战争残酷、渴求心性救赎的电影中,用上他的这首《月光》,想必也会深感欣慰吧。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