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学京剧 生旦净丑齐亮相

  • 2018-01-22 09:01:44
  • 北京青年报

“谈艺说戏话北京” 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

看京剧、记知识、学身段、画脸谱……1月2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京剧“公开课”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这是2017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北京青年报社和国家京剧院艺术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谈艺说戏话北京”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第四期活动:“萌宝学京剧”。本期活动由北青报文化新闻版组旗下公号“文化客”和北青报都市新闻版组旗下公号“教育圆桌”联合协办。台下的200余名观众包括了还在读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以及陪伴他们的家长。活动由国家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徐孟珂担任主讲老师,他在舞台上妙语连珠,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个京剧故事。

在这些孩子当中,有些平时就喜欢看京剧,甚至能唱上几段,这次家长特意带他们来近距离体验舞台表演的氛围。而对此前没怎么接触过京剧的孩子来说,这次分享会是启蒙的一课,小小的心灵中从此播下了这门国粹艺术的种子。

声音

“孩子有要学京剧的冲动”

“孩子对脸谱比较上心,到现在还不让洗呢。”

“孩子知道什么是京剧了。演员的功底都很深,孩子能从这件事情联系到,什么事情只要学了就要坚持……”

“非常好看,经典的《三岔口》《霸王别姬》都很好,通过主持人介绍了解到京剧的起源和基本知识,还让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孩子非常非常喜欢,有要学京剧的冲动呢。”

“以前总觉得京剧很不容易让人接受,其实仔细感受,京剧是很美的一种艺术。它并不是演员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听不懂的唱段,而是给予真正灵魂上的震撼,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每一个韵律,都是体现不一样的人物特性和故事情节……”

活动结束后不少家长都把现场的照片发在了社交网站上,并写下自己和孩子共同的感触。很多年后,也许今天的这些孩子还会想起这样一个遥远的热闹的下午,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这是第一次画上脸谱,第一次登上戏台,甚至是第一次与京剧的近距离接触,而他们收获的是纯粹的享受和深深的启发。正像徐孟珂所说,京剧正是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也希望孩子的“冲动”能在环境的支持、家长的鼓励下继续发展,成为成长路上一道别具传统艺术魅力的风景。

人物

徐孟珂:京剧非教条 润物细无声

这次“萌宝学京剧”分享会的主讲老师徐孟珂是国家京剧院著名的丑角演员,近年来他始终致力于面向孩子们的京剧教学与普及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年下来没有统计过,但是经常性的。”徐孟珂告诉北青报记者,给孩子讲课特别需要有针对性。他吸取了其他文化教育的经验,在讲京剧的时候,学龄前和刚上小学的儿童主要是看图说话和亲身参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讲授一些粗浅的知识,对于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则要“以文化促文化”,用京剧的文化内核带动他们理解自己所学的其他文化与知识。

大量现场经验的积累带给了徐孟珂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让他可以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讲明白很多理论知识,使得京剧普及工作不至于太过枯燥无聊。在过去讲课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讲的内容不能唤起学生兴趣,他也会采取反问,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再予以解答。“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产生共鸣之后,再对症下药。”

徐孟珂相信,“传统艺术要从娃娃抓起,先提起兴趣再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社会与学校层面的大范围普及,家庭氛围也非常重要。他说自己小的时候也看不懂京剧,这时家里人就会言传身教,给他讲舞台上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一出戏说的是什么故事讲的是什么道理,童年时代他对京剧的兴趣就是这样慢慢被培养了起来。而家长即使不是很懂京剧,也应该多带孩子走进剧场,坐在台下也会感受到耳濡目染的文化效果。

分享会上,徐孟珂在讲授京剧知识的同时,更向在场的家长发出呼吁,应将京剧真正变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候孩子即使不了解戏的内容,通过音乐的旋律、唱腔的优美,也能领会到其中内涵的东西,这些是每个中国人血液里都有的。所以各位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多多接触国粹艺术。它是绿色的文化食品,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对待老师的尊敬、对待长辈的孝敬、对待朋友的爱护……”

“京剧最大的魅力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而不是教条。通过看戏,寓教于乐之余,学习到人生的真谛,学习到做中国人最根本的东西。”

现场

三出好戏

生旦净丑齐亮相

京剧四大行当是什么,西皮、二黄又是什么?站姿该如何站?叫好时那个“好”字怎么喊?男声和女声都是如何哭、如何笑?京剧中的“虚拟效果”该怎样体现?这些问题猛然间一个个抛出来,若非专业人士恐怕都要愣上一愣。而在分享会上,徐孟珂深入浅出,将这些京剧的基本知识进行串讲,更加上亲身示范,让台下的家长和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笑声中对这些概念形成印象。京剧对于他们也不再是一个空泛的字眼,而是由许许多多逸趣组成的饱满生动的艺术。

穿插在这些知识讲解中的三出表演,更为这场京剧大课堂增色不少,表演的片段分别选自经典剧目《三家店》《三岔口》和《霸王别姬》。表演者都是来自国家京剧院的演员,这次特意来为小朋友们登台献艺。他们在舞台上通过声与形最直观地展示着京剧艺术的魅力,给台下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三家店》选段由国家京剧院的一级演员黄炳强先生演唱,京胡一起,唱腔一出,孩子们闭上双眼感受着“两百年前的京胡与唱法”,仿佛穿越到了道光年间。《三家店》讲的故事发生在隋朝末年,秦琼因聚义瓦岗获罪,发配途中夜宿三家店,思念起亲朋不胜嗟叹。到场的大多数小朋友此前从未了解过这出戏,也不了解隋唐演义的故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京剧的理解。当一曲唱罢,徐孟珂向观众提问从唱段中听出什么感受时,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立刻站起来说:“我觉得像告别了老朋友,是一种悲伤的感觉。”

《三岔口》由国家京剧院两位青年演员表演,这一剧目取材于民间故事《杨家将演义》,是体现出京剧表演“虚拟”特点的经典之作。在明晃晃的镁光灯下,两位演员却要生动地表现出互不能视的漆黑环境中的激烈打斗。紧锣密鼓声中,只见“任堂惠”和“刘利华”在一桌两椅之间相互试探、招招紧逼,演员娴熟的肢体动作把孩子们的眼睛牢牢地定格在了台上。而两人缠斗许久又偏偏找不到彼此的存在,也让孩子们在紧张之余笑得前仰后合。整场打斗结束后,剧院里叫好声和掌声久久不息。

最后一出选段同样由两位青年演员表演,出自京剧经典名剧《霸王别姬》。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熟知,一提起这个剧名,现场一些小朋友也兴奋地交头接耳,互相分享自己对这段历史故事的了解。舞台上,两位演员将虞姬的美丽温柔、霸王的英雄末路诠释得淋漓尽致,整出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全都聚精会神地观看,在表演结束的一刻立刻爆发出满场掌声。而徐孟珂也现场考查起小朋友刚刚学到的京剧知识:“付佳老师(虞姬的扮演者)表演的是什么行当呀?” “旦角!”孩子们毫不犹豫地齐声回答。

互动频频

萌宝学戏兴致高

主讲老师和各位演员在台上倾情奉献、卖力表演,而看得出来,孩子们也是全神贯注、兴趣盎然。每当徐孟珂抛出什么问题时,他们总能抢着喊出答案,连手都顾不上举。演员的表演到了精彩之处,孩子们也用上了现场学到的叫好的法子,先将稚气的声音拖长了喊上一句“好”,接着站起来拼命鼓掌。

而到了有机会上台互动的环节,孩子们更是兴奋,一个个在座位前跳来跳去,把手挥得高高的,恨不得直接冲到台上。这次“学京剧”的活动中,他们不仅仅是舞台下的小听众,更能站到舞台上亲身体验和实践京剧艺术。在讲述京剧的“虚拟效果”时,徐孟珂拿出了道具马鞭,表演人和马的一系列舞蹈动作,看得台下的小朋友跃跃欲试。五位小朋友来到台上,一排站好,跟着徐老师捋捋马鞭、再一跳,就完成了“上马”的动作。

《三岔口》和《霸王别姬》的表演结束后,演员也留在舞台上带领孩子们做一些简单动作。六个小男孩分成两组,向《三岔口》的两位演员学习武生行和武丑行的身段,经过几分钟的教学,小小少年做出来的手势和步伐已是有板有眼,临时老师也禁不住夸上一句“开窍”;轮到学旦角戏时,上台的就是十二个女孩,跟着老师学习云手的动作,“虞姬”在前面仪态款款,小姑娘们跟在后面左手朝上、右手一翻,姿势也十分优美,让台下的家长们惊叹不已。参与到台上互动中的小朋友,也都领到了独特的纪念品——一张印着京剧演员照片的明信片。

两个小时的讲课结束之际,还有最后一个互动环节:勾脸谱。孩子们蜂拥而上,在三位老师的桌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画脸谱的老师一笔一画地在他们的小脸上勾勒着丹青,每张脸谱要用上好几分钟才能画好。“你别去那边,那个画的是旦角!” “我要画个大花脸,给你画个小花脸……”队伍中的几个小男孩一直在兴奋地嘁嘁喳喳,而另一边的小女孩已经画好了一脸粉白色彩,正拿着妈妈的手机照了又照,对着镜头摆出各种表情。

走出剧场时,一个个可爱的小“青衣”、小“花脸”被父母领着,还在回味刚刚结束的这场京剧体验。冬日的夕阳把他们脸上涂抹的油彩照得更加鲜明,也照着他们一脸心满意足的笑容。

本版文/实习记者 周原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 郭佳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