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家府邸 胡同里的显赫地标

  • 2018-03-14 16:25:57
  • 北京旅游网综合

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 北京市现存王府多为清代遗存,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4个等级。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加封亲王、郡王称号的皇子近七十个,北京的王府有五十余座。那些王府在岁月里覆盖了厚厚的灰尘,有的消失了,彻底灰飞烟灭,有的尚存于世间,沉睡在平民百姓房屋的包围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许多王府或成为积淀厚重的文化景观、或几经修缮改为他用、或只剩下一方遗址残垣。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探寻北京城里的王府吧。

1 、恭王府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北海后街。解放后有中国艺术研究院使用,是北京保存最好的王府。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今年,国家又拨款1.83亿元对王府进行修缮,奥运会前夕,恭王府对外开放。“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我国十大元帅和郭沫若等人、均在恭王府的附近居住,而且都非常长寿。据说,北京长寿老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恭王府附近,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

2、 郑亲王府

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钟郡王奕诒的宅邸。清军入关,定鼎燕京。世祖以此第赐其从叔郑亲王济尔哈朗 。郑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和硕郑亲王是清初“八家铁帽子王”之一,始封于济尔哈朗。济尔哈朗系清显祖第三子舒尔哈齐第六子,崇德元年(1636年)以军功封和硕郑亲王。顺治皇帝福临即位后,他与多尔衮一起辅理国政。他死后,顺治帝为之辍朝七日,赐银万两,置守园十户,立碑纪功,称其“有贞臣之节,有良将之风”。

清政府被推翻后,很多王府都和文化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如前面博文介绍过的,现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醇亲王府南府,曾是蔡公时等人创办北平民国大学的校舍。民国大学南迁后改为民大附中,后又改为私立新中中学。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三十四中使用。

其实,西城区的另一座王府——郑亲王府和文化教育结缘,却比醇亲王府南府还要深厚。它曾是孙中山决定创办、国民党元老宋教仁、黄兴亲任校长的中国大学校址。解放后,这里又成为教育部办公所在地,成为制定全国教育政策和管理全国教育事业的中心,现在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占用。

3、克勤郡王府

第一代克勤郡王岳托(1599-1639年),最初被授予台吉,继而封为贝勒。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马,自幼随祖父努尔哈赤征战各方,功劳卓著,以骁勇善战和擅长谋略名冠后金。他在天聪和崇德时期都非常有作为,曾率军伐明,获多次重大战役胜利,也曾随阿敏、济尔哈朗伐朝鲜,克定州、义州、汉山、克安州、攻平壤。岳托很早就支持皇太极。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入塞明朝,其他三大贝勒都反对,岳托和萨哈璘等人站出来,全力支持皇太极,使得皇太极威信得以树立。因此,皇太极即位后岳托因军功被封为成亲王,主管兵部,成为八旗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满洲第四号人物。

克勤郡王府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克勤郡王系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是死后追封的,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民国后售给了熊希龄为住宅。克勤郡王府去年11月初完成了大修,基本保持了清代王府建筑的原汁原味。克勤郡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现存规模较好的一座王府,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

克勤郡王府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不对外开放。

4、淳亲王府

淳亲王府为康熙帝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宅,允祐于雍正元年(1723)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咸丰十年(1860),王府成为英国使馆。《啸亭杂录》载:“淳亲王府在玉河桥西岸。”《顺天府志》载:“王讳允佑,圣祖七子,谥曰度。裔孙奕梁降袭,后俗称‘梁公府’,今废为英国使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淳亲王为康熙第七子允佑,康熙十九年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子时生,生有残疾。母亲成妃戴佳氏。康熙三十五年(1696),征讨葛尔丹,奉命统率镶黄旗大营,以功于三十七年晋封贝勒。四十八年(1709)三月,晋封多罗淳郡王。五十七年十月,正蓝旗满洲都统延信出征西陲,奉命管理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因其受命以来,恪尽其职,诸务毕举,颓风靡习渐至改变,是以雍正元年(1723)四月,晋封和硕亲王,仍号淳。后来,以疾解旗务。八年,卒,谥“度”。刻碑记功,诏褒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

5、礼亲王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明代是崇祯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地后为礼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所有。此处府邸并非最初的礼亲王代善之府,而是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王府。杰书时称康亲王,故府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府毁于火,由当时的礼亲王昭连集资于原址重建,即现存之邸。    

在偌大的京城里,王府有很多,最有气势、规制最高的当属八个“铁帽子王”的王府。 嘉庆十二年(1807)府毁于火,由当时的礼亲王昭连集资于原址重建,即现存之邸。王府规模宏大,占地广阔,重门叠户,院落深邃。 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礼亲王府共分为中、东、西三路,整个王府共有房屋、廊庑等四百八十余间。 其中东路有十二进院落,是王爷及其家人的卧房。西路有十一进院落,其间有花园、阁楼,设计精美。 中路是主体建筑,有五重房屋,七进院落,既有府门、宫门、银安殿等,又有两侧翼楼、后殿、两侧配殿,还有启门、神殿前出轩、两侧配殿、遗念殿(后罩楼)、两侧转角配房、后罩房等。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王府随之走向没落。抗战期间,王府曾为华北学院的宿舍,解放后改为民政部办公场所,现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中路主体建筑大多保存,东路北部有几个院落尚存,西路大部分建筑已拆除,总体保存尚好。

6、庆亲王府

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其王府使用的是原和珅府(即现在的恭王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琦善被革职后,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琦善的宅第,即现在的庆王府。咸丰年间,奕劻由辅国将军晋贝子,继而晋贝勒。由于深受慈禧太后赏识,奕劻在光绪十年晋庆郡王,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及海军事务。光绪二十年晋庆亲王,光绪二十四年封世袭罔替亲王。1903年授军机大臣,成为清代最后一个铁帽子王。

庆亲王府西城区定阜街3号。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王邸,庆王府当是在光绪十年(1884)晋封庆郡王后按王府规制改建,始称王府。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7、豫亲王府(遗址)

豫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今天协和医院的位置。豫亲王始王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铎。多铎秉性刚毅,能征惯战。此后世代绵延有13个王承袭豫亲王爵位。    

该府建于顺治朝,前身为明代诸王馆址。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该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阔五间的正门,面阔五间的大殿(进深三间),有丹墀,各面阔五间的东、西翼楼,面阔三间的后殿,面阔七间的后寝和面阔13间的后罩排房。大殿两侧各有三进院落的东、西跨院。中轴线上建筑之大殿和后寝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不过因王府主要架构已被拆除,现存遗址只有门口的两个卧狮、老豫亲王府门外摆设,再无其他遗迹可寻。

8、庄亲王府

承泽亲王始王爱新觉罗·硕塞(1628-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顺治元年(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随后跟随多铎率军南下,当时李自成据潼关,硕塞随豫亲王多铎击败李自成部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亲自迎战,亦被击破。随后向南进兵,击破明福王朱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后又跟从多铎征喀尔喀,随英亲王阿济格戍守大同。姜瓖反叛期间,硕塞率领大军讨伐代州,为清军解围有功,晋升为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降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掌管兵部、宗人府。同年十月,又与多罗谦郡王瓦克达同为议政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由他的儿子博果铎袭爵。

庄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平安里地铁站东侧。 庄亲王府南起太平仓胡同,北至群力胡同(马状元胡同),东起西黄城根北街、护仓胡同,西至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地安门西大街从中穿过。面积之大,列各王府前列。庄亲王府往前为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此建设的永昌寺,后来永昌寺改名太平仓。 有时去地安门西大街的中国军事书店看书、买书,却不知道在这个区域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9、醇亲王府北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建成醇亲王府。     

作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清代王府建筑,2003年12月8日,醇亲王府维修工程全部完工。暖卫工程更换给排水系统、采暖系统、排雨水系统,新增中央空调及消防系统,电气工程全面改换配电系统、电话系统,新增计算机局域网、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该维修项目曾获得2003年度“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该院修缮后将成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办公地点。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醇王府的西花园,即今“宋庆龄故居”。

10、顺承郡王府

顺承郡王府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府邸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是主要建筑,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东西两路为生活居住区。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其中顺承郡王府院内,种植有四株高大的楸树最为著名。

岁月荏苒,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这些王府大多已旧貌不在。但以平定南明政权、招降李自成余部的功绩晋封顺承郡王的勒克德浑,礼烈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廉的二儿子的王府,却一直保存完整,甚至有幸成为八家“铁帽子王”中惟一最后正式办了承袭手续的王府,所以说顺承郡王府是八家“铁帽子王”中延续最久的一家一点不为过。

11、孚郡王府

孚郡王府位于朝阳门北小街附近,孚郡王府门口有一对特大号的石狮子,多年来孚郡王府因此享誉京城。孚郡王府的建筑规模很大,其主体建筑精美且保存较好,但至今仍被多家单位占用。王府院门的柱子因为年久失修已经腐朽,外面的红漆剥落,露出里面的朽木。

王府院内除了办公单位外,还有不少民宅,孚郡王府的西院墙还被改建成一家餐厅,生意不错。 孚郡王府最初是怡亲王的新府。道光皇帝幼子奕譓道光三十年(1850)封为孚郡王,同治三年(1864)迁出皇宫居住于此称孚郡王府。建国前曾为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校舍,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12、涛贝勒府——愉王府——辅仁大学

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现已定为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民国时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13、循郡王府

位于安定门内大街的方家胡同。循郡王府已经被割裂为13号和15号两个门牌号。方家胡同13号院的门口,循郡王府的匾额上方挂着“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牌子。王府门口的墙上,还挂有东城区老干部大学、东城区老干部党校的牌子。

走进13号院,这里的地面被铺上水泥方砖,院内停放着小轿车。这里的建筑都是新的,没有老房子。13号院内原来是府学小学的校办工厂,1998年校办工厂搬出,房子都进行了翻修,然后作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15号院是外交部的宿舍。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死后追封循郡王爵。循郡王府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14、敬谨亲王府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街1号,是当年的敬谨亲王府。但昔日王府已经成为了饭店。门口的铜牌上有“北京市外事服务职业高中实习饭店”字样。大门有翻新的痕迹,该王府的正门早已不存在了,王府仅存的旧址大多在这个小院里。

院内有一间正房、两间偏房,在大门东侧小园子成了茶楼,而门西侧的房屋上又添了一层同样用来招待客人。王府的旧址上,除了这家饭店还有某武警招待所。敬谨亲王府为清太祖之第一子褚英之第三子(努尔哈赤之孙)的王府。光绪年间这里改为学部,民国时期为北洋政府教育部,鲁迅先生当年曾在此任职。

15、惠亲王府

惠亲王府位于灯市口西街路北。富强胡同六号、甲六号及二十三号。 原址为弘升贝勒府。始王绵愉为清仁宗第五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晋亲王。咸丰年间,授奉命大将军与僧格林沁督办防剿,抵御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他倡导铸铁钱以辅大钱。英法联军入侵时,又与僧格林沁会办防务。同治三年(1864年)卒,谥端。其第五子奕祥继袭郡王,后晋亲王爵。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谥敬。其长子继袭贝勒,直到清亡。 今该府正门及后部均已改建楼房,正殿、后寝尚在,其余多被改建,现为机关宿舍。

16、英亲王府

英亲王府现位于东华门大街路北,现为北京第27中学所在地。英亲王始王阿济格为清太祖第十二子,骁勇善战,崇德元年(1636年)受封武英郡王,顺治元年(1644年)晋英亲王,靖远大将军,破李自成军,杀刘宗敏、俘获宋献策。多尔衮死后被指谋乱于顺治八年(1651年)被削爵、赐死。十年后其第二子傅勒赫无罪,恢复宗室,康熙元年(1662年)追封镇国公。该府原为明代的光禄寺署。清王府只有英亲王府和睿亲王府在皇城中。 民国时期,这里成为法国人办的孔德学校,现为北京第27中学。只是门口留有三个直径一米高半米的石墩,是英亲王府的原物。  

17、定亲王府      

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缸瓦市,是世袭递降亲王府。该府原为巽亲王府。始封王永璜系高宗第一子,乾隆十五年(1750年)卒后追封为定亲王,其子绵德袭定亲王。乾隆朝,巽亲王府改建为定亲王府。府之范围约略为:南起今羊皮市胡同,北至今颁赏胡同,西起“沙锅居”饭庄一带,东至今九三学社。占地约2.7万平方米,有房400余间。中路建筑,有面阔3间的宫门、面阔5间的银安殿、面阔3间的小殿、面阔5间的神殿、上下均面阔5间的后楼。东路原为花园,后改建成三进院落及一排北房。今九三学社院内的古建筑,当为府中遗迹。     

18、宁郡王府  

宁郡王府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西口路北71号。弘皎(1713-1764),字镜轩,为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子。雍正八年(1730年)受封宁郡王,并在东单建府。他死后,由第二子永福袭贝勒。至同治三年(1864年)镇国公载敦时,恢复怡亲王爵,由载敦继袭。以上各代均追封怡亲王。由载泰继袭载敦的镇国公爵,宁郡王府也变成了新怡亲王府。载敦1890年卒,谥端。由第一子溥静继袭。毓麒为最后一代。现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使用,基本保持完整,格局与《乾隆京城全图》基本一致。

19、成亲王府        

成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原为康熙间大学士明珠府。始王永瑆为清高宗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受封成亲王,并赐明珠府。永瑆自幼擅长书法,深得高宗喜爱。嘉庆年间曾刻《诒晋斋帖》。嘉庆四年(1799年)曾任命永瑆军机处行在,开亲王领军机的先例。后屡受处分,嘉庆末令“于邸第闭门思过”。道光三年(1823年)72岁时卒,谥哲。《清史稿》称“高宗诸子多擅文学,尤以成哲亲王为最,词章书翰,无愧古人”其曾孙载锐继袭成郡王,载锐长子溥庄继袭贝勒,后晋郡王。嗣子毓橚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继袭贝子。《京师坊巷志稿》将该府称为橚子府。 光绪十四年(1888年)将这里设醇亲王府,毓橚迁居西直门内后半壁街。

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三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京城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嘉庆年间有王府42座。随着时代的变迁,因那些“铁帽子王”的王府可以世代相袭,一些王府易主进行重新分封,一些皇子没有被封为亲王、郡王等原因,出现了王府数量不断变化的局面。到了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有50余座。

清一代共封王爵49位,除去无后断爵、有罪除爵、两爵合一、多王一府这些情况。至20世纪30年代,陈宗蕃在一本叫《燕京丛考》的书中记载了当时存留王府46座。他们是:

1、肃王府(老),已为日本正金银行、日本使馆及日本兵营占用。肃王府在玉河桥东。

2、淳亲王府,已为英国使馆占用。淳亲王府在玉河桥西岸。

3、温郡王府(俗称空府)在理藩院大街。

4、裕亲王府在台基厂。

5、安郡王府在台基厂。

6、饶裕亲王府在王府井大街。

7、廉亲王府在王府井大街。

8、惠王府在奶子府。

9、怡亲王旧邸在头条胡同,同治初,载垣死,爵归宁王后人,此邸赐孚郡王。怡亲王旧府在煤渣胡同,怡亲王府在东单牌楼大街东。

10、豫亲王府在东单牌楼三条胡同。    

11、宁郡王府在新开路。

12、睿亲王新府在石大人胡同。

13、仪亲王府在长安街。

14、恒亲王府在东斜街,今为敦亲王府。

15、敦亲王府,见上。

16、礼亲王府在东斜街酱房胡同口。

17、郑亲王府在大酱房胡同之北

18、巽亲王府在缸瓦市,今为定亲王府。

19、定亲王府,见上。

20、克勤郡王府在石驸马大街北。

21、荣王府:在太平湖,今为醇亲王府。

22、醇亲王府,见上。

23、敬谨亲王府在东铁匠胡同。

24、郑亲王府在西城大木厂。

25、诚亲王府在大佛寺。

26、恭亲王府、贝子允禟府俱在铁狮子胡同,贝子宅今为和亲王府。

27、和亲王府见上。

28、循郡王府在方家胡同。

29、理郡王府在王大人胡同。

30、履亲王府在东角楼宽街。

31、谦郡王府在羊肉大街。

32、承泽亲王府在太平仓。

33、顺承郡王府在麻线胡同。

34、果亲王府在宫门口葡萄园。

35、端亲王府在祖家街。

36、诚亲王旧府在官园,今为质亲王府。

37、质亲王府,见上。

38、泰郡王府在扒儿胡同。

39、直郡王府在丁家井。

40、恂郡王府在西直门大街。

41、成亲王府在净业湖北,原明珠宅。

42、庆郡王府在定府大街。

43、愉郡王府在三座桥西,后为钟郡王府。

44、钟郡王府,见上。

45、恭忠亲王府在银锭桥,原和珅宅。

46、武英亲王府在东华门。       

北京尚存府邸22座,如果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其中亲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保存比较好的有8座,即恭亲王府、醇亲王府、老醇亲王府、孚郡王府、雍亲王府、礼亲王府、庆亲王府、淳亲王府。这些王府大都有比较完整的府墙及府门、正殿、配殿等主要建筑,昔日王府的面貌基本上保留了下来。

仍然有点王府样子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这些王府或存府门,或存正殿,或残存一些其他建筑,已经不完整了。残存的王府有4座,即仪亲王府、定亲王府、恒亲王府、老睿亲王府。这些王府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下残垣与几间旧房舍了。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