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儿时的玩意儿有来头儿

  • 2018-03-27 14:50:08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一声高亢悠远的叫卖,一段曾受“黄封”的高跷,一手赋予玩偶生命的绝活儿……老北京这些依靠口授和心传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曾经俯拾皆是的“民族记忆的背影”。

走近非遗,就似乎走进了一处老北京的玩具天地,岁数再大的人在这儿也会显出几分童心来,忍不住要动手试试。这里的东西就是很多老北京人从小玩着长大的,它们也成了许多人一辈子的童年记忆。

  • 绒布唐:简单材料演绎传神京味文化

在东城区国子监那条幽静的小街里,有一个专门经营老北京民间手工艺的店“盛唐轩”,是由绒布唐的传人创立的。“绒布唐”至今约有160年的历史,唐家世居北京东城,第五代传人唐玉婕现在是它的经营者。沿墙的木架上摆着绒布马车、兔儿爷、毛猴、鬃人,屋顶上挂着风车,墙角靠着滚铁环……

泥、纸、木头、绒布、浆子、皮毛,这就是制作绒布唐玩具的全部原材料。虽然成本低、材料简单,“绒布唐”却用它们演绎出了最传神的京味文化。“材料虽然简单,但工艺却十分复杂,没有经验很难完成。”唐玉婕介绍说,做绒布玩具首先要用胶泥塑形捏出各种玩具主体的形状和轮廓,烘干后成为泥胎。然后在泥胎的外面糊上数层的糙纸,小尺寸的玩具都要糊上七八层,直到达到一定厚度就形成了纸盔。等纸盔晾干定型后,便将泥胎从纸壳中取出,这样中空的纸盔就成了玩具的“骨架”。

虽然与时下流行的精美可爱的毛绒玩具相比,绒布唐的玩具显得有点“土”,但它带给人们的却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气息。而且绒布唐的讲究也颇多,例如“小马拉车”,车分黄篷子和蓝篷子,“王公大臣,平民百姓,能不能坐车,坐什么颜色的,都不能乱。”

店铺:盛唐轩传统民间玩具开发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38号

  • 京派内画:鼻烟壶

当今内画鼻烟壶四派均起源于北京,其中京派的历史最为久远。北京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内画鼻烟壶的发祥地,百业兴旺、人才咸集,经济文化的发达,蕴育出内画鼻烟壶艺术有着必然性,内画画工们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地形成诗书画印并茂的京派艺术风格。 京派内画以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为代表。

京派内画鼻烟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巧美观的艺术神韵被海内外誉为“鬼斧神工”般的艺术珍品。内画鼻烟壶,反映了烟草文化的一个方面,对研究烟草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它以中国画为基础,承袭了国画的精髓,拓展了国画的创作空间;内画鼻烟壶小巧别致,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店铺:闲野斋鼻烟壶店

地址:北京西城区烟袋斜街42号

店铺:后海益德成店

地址:北京西城区后海前沿13号

店铺:天蕙斋

地址:北京宣武区大栅栏街路南

  • 北京鬃人

在西城区什刹海东官房胡同一号的一座小院内,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子,拿根儿精致的紫檀木小槌,敲打着黄铜盘。盘中三个穿京剧戏装、头插翎毛、背扎小旗、衣袍下有一圈儿鬃毛的小人儿,借着铜盘与猪鬃的共振,有节奏地旋转着、追打着。老爷子说:“盘中好戏开演啦!这出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位老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大成,江湖上人称“鬃人白”,也是当下京城惟一制作鬃人的民间艺术家。

鬃人制作技艺产生于清代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为北京民间工艺中的绝活,鬃人作品主要以表现京剧人物为主。上个世纪60年代初,鬃人终于重现江湖。一位日本民间访华团的代表,在王府井工艺美术大楼捧着这些小鬃人爱不释手。他当下买了一套《西游记》,回国后即刻发函向白大成订货。

店铺:北京雍和宫西侧的国子监街上的小店有卖

店铺:王府井的工艺美术大楼

地址: 北京东城区东四北大街370号

  • 北京面人面塑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中国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面人郎"是北京面塑艺术中的一个流派,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艺术特色有材美、工巧、灵心。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它先是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童卡通中的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从古代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八仙、嫦娥、哪吒、唐僧 师徒、杨家将、水浒英雄、十二钗、白毛女、到现如今的葫芦娃、蜡笔小新、奥特曼等。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且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称北京面人为"中国的雕塑艺术"。

老北京面人技艺

地址: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恭王府内

老北京糖画面人

地址:安定门和平里西街

  • “泥人张”彩塑(北京支)

张明山出生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其父张万全以捏制和出售泥制玩具为生。张明山从8岁起就帮父亲制作,掌握了泥塑全部过程,十二三岁时,技艺已超过其父。张明山为人捏像时,只需对面座谈,顷刻即可完成。他制作的泥人在宫南、宫北大街销售,颇受欢迎。

“泥人张”制作泥人的秘方是不为世人所知的绝招,张家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其主要原因是张家所使用的泥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泥人张”制作泥人所用的土是天津西郊古河道地下1米处的一层红色黏土(俗称胶泥),这里的黏土粘性极强,含沙量特别小。张家老宅的院内设有一高一矮相连的两个池子,将这种黏土放入高池内,注入水将土搅拌成泥浆,通过高池与矮池底部相连的一个设有铁丝网的孔洞将泥浆挤进矮池。过滤后的泥浆晒干打坯。

店铺:天津泥人张彩塑专卖

地址:大栅栏商业街与门框胡同交叉口东50米

  • 北京哈氏风筝制作技艺

哈氏风筝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为四代相传,已有170余年的历史。第四代哈亦琦(1954年3月25日至今)10岁随父学习风筝技艺兼习油画、中国画。哈氏家族祖先在清代考中武状元后迁居北京,后家道中落,族人只能自谋生计。哈氏风筝第一代哈国梁本来靠糊灯笼为生,后来见卖风筝利润较大,便开始制作风筝出售。他可能没想到,从此他的后人制作的风筝能在北京城内叫响。

1979年9月进入“中国北京风筝艺术公司”(后改名为:北京市民间艺术品公司)从事风筝专业工作,研究至今已38年。掌握了哈氏风筝的“扎、糊、绘、放”技艺。

哈氏风筝用料讲究,造型比例适中,交接严谨,美观大方。它具备:吃风大,起飞快,高而稳的特点;构图丰满,繁而不失整,简而不失丰富;色泽明快、稳重、浑朴;色彩对比纯、对比强、对比艳。

店铺:右安风筝坊

地址:右安门外大街63号(凉水河口)

  • 北京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先后形成东城、西城两大派别。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过去表演皮影由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皮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皮影就能演三四十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集市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比比皆是。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嫁娶宴客,都少不了搭台表演皮影,有的还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观看,非常热闹。

皮影不但是观看欣赏的,而且也是每个人都能自己玩的,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

店铺:前门影戏馆

地址:前门大街82号

  • 风车

南宋画家李嵩笔下的《货郎图》中,就有一只小风车,安插在货郎帽子的后面。这个小风车的构造极为简洁:由三根细棍交叉成六角形,每根小棍的顶端各粘一面长方形小旗,中心设轴,轴与柄相联,造型轻巧简炼。这是目前最早见于图画的史料记载。

传说风车是财神爷的仪仗,财神爷是大家送钱的,出门必定排场颇大,风车作为在财神爷前为其开道之用。每年春节正月初二,广安门外有一“五显财神庙”,家家户户到此请财神。每个请财神的人都要把风车举在前面,坐在轿车、人力车上,风一吹,风车“嘎啦嘎啦”作响,可以把财神爷引到家。飞舞的彩轮,清脆的鼓声”为财神爷开路,为百姓送回钱粮,使家家幸福;为商家、做买卖的人送钱财,能财源滚滚。

北京有北京的特色,各种民族有各种民族的特色,风车,正是北京文化的一个特色符号。往大了说,咱们中国有中国的特色,往小了说,北京人有北京人的特色,它在北京地区流传,它具有北京民俗的特色,有北京民俗文化,北京年文化、北京庙会文化,它是一个庙会文化的符号,是年文化的符号。

北京鬃人、京派内画鼻烟壶等看似寻常的小物件,但作为老北京民俗玩意儿和工艺品,带有浓厚的北京特色,可谓北京民俗文化的见证和缩影。为了能让国人体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有一家“京城百工坊”,工坊开设了手工艺讲座,让游客自己动手制作手工艺品。

手工艺讲座由资深手工艺人主持,每项工艺的学习需1.5---2个小时。讲座中手工艺人将发给每位学员工具、材料,指导学员按照工艺要求完成工艺品的制作,制成品由学员收藏。

目前手工艺讲座的学习项目有:捏面人、捏泥人、画脸谱、糊风筝、编中国结手链、做毛猴、剪纸、书法、草编昆虫、画兔爷等。

每次工艺讲座学习一门技艺,参加人数以20——30人为宜。为方便海内外游客参观,京城百工坊备有中、英文讲解员为游客介绍工艺美术文化,参观时间约1小时左右。

京城百工坊

联系人:陶老师

电话:(010)67112480  / 13520119008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光明路乙12号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