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穿着打扮那点事儿

  • 2018-03-28 16:08:06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作为七大古都之一,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员们对衣着打扮都相当重视。说起老北京穿着打扮这点事儿,在过去,老北京人常常挂在嘴边儿的一句话说:“脚上没鞋,就矮半截”,这是在形容一双鞋子在人们穿戴打扮所发挥“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其实无论是鞋子还是衣服,老北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有讲究的。还有很多手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这些老北京传统手艺。

  • 瑞蚨祥中式服装手工制作技艺

在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商业街上,至今坐落着北京传统“八大祥”的头一把——瑞蚨祥。早在百年前,“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就凭借着精致的做工、细腻的手艺、独特的秘籍,成为蜚声中外的服饰名店。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瑞蚨祥在中式传统服装制作、传统旗袍手工定制、传统绣花技艺、盘扣技艺以及手工缝制等高级定制服务中均可谓佼佼者。

瑞蚨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传承人已经走过四代。他们在传承百年技艺的同时,坚持锐意创新,并与优秀的海内外时装设计师合作,定期推出与时俱进的时装款式,获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作为中国高级定制领导品牌,瑞蚨祥被称为“值得等待的奢华”,用心血为中国人定制“中国式高贵”,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奢华,这样的奢华才是值得等待的。

店铺:瑞蚨祥(前门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18号大栅栏购物中心1层

店铺:瑞蚨祥(王府井店)

地址: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90号(6303 2880)

  • 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

京式旗袍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作。它的特点是保守和传统相结合;衣领紧扣,斜襟,盘花纽扣,高开衩,曲线鲜明,衬托出端庄、典雅大方、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2006年京式旗袍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北京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式旗袍的制作面料主要选用:织锦缎、古香缎、绸等。织锦缎是在经面缎上起三色以上纬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表面光亮细腻,手感丰厚,色彩绚丽悦目,主要用作女用高级服装。古香缎与织锦缎齐名,花纹图案样式丰富,常见的有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等,富有弹性,手感柔软舒适,但比织锦缎单薄。从面料上可以看出,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质感,这也是京式旗袍能够得到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京式旗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作。旗袍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特点是保守和传统相结合;衣领紧扣,斜襟,盘花纽扣,高开衩,曲线鲜明,衬托出端庄、典雅大方、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

店铺:瑞蚨祥(前门店)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18号大栅栏购物中心1层

店铺:瑞蚨祥(王府井店)

地址: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90号(6303 2880)

  •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于1911年始创于天津,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北京设立分销处。创始人刘锡三注册的商标。并吸收过内外优秀的制帽技术,使盛锡福皮帽制作博彩众多工艺精华,形成了精良的制作技艺。盛锡福皮帽外形端雅大方、做工考究精致、穿戴轻软舒适。民国时期,盛锡福皮帽就倍受推崇,“头顶盛锡福”成为当时社会各界人士追求高尚生活品质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盛锡福皮帽也曾作为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

盛锡福帽店,是京城响当当的老字号,2011年是这个老店的百年大庆。成立于1911年的盛锡福,从“制帽作坊”、“帽业专家”发展到今天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一百年间,盛锡福所经历的创业、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直接、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帽文化的历史发展痕迹。可以说,盛锡福传承发展了独特精湛的中华制帽技艺,积淀形成了盛锡福的传奇帽业历史文化特色。

店铺:盛锡福帽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368号

  • 马聚源手工制帽技艺

马聚源是以售帽为主的店铺,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商业街上。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至今已有185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用以向别人炫富,可见马聚源的帽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它生产的帽子,因用料讲究,做工精细、货真价实、品种齐全、花色繁多而着称于世。

马聚源在品种和式样上不断创新。店内即能生产各种高档皮帽,也能生产各式大众和少数民族用帽,以满足各族人民不同阶层的需求。马聚源凭着百年信誉使这个百年老店永放光辉。

店铺:马聚源

地址: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商业街

  • 内联升手工布鞋制作技艺

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店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34号,以生产制作千层底布鞋而闻名中外,内联升 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产企业,销售形式零售兼批发,企业性质为股份制企业。注册商标“内联升”为郭沫若手书体。公司总店于1988年在原址翻建了营业楼,营业面积一千七百多平米,外观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黄瓦红柱,描金彩绘,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内部装饰均显民族特色,店堂宫灯悬挂,货架仿古逼真。

“内联升”始建于公元 1853年(清咸丰三年),创始人赵廷--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京城一家制鞋作坊学做鞋,由于悟性极高,很快便学得一身好手艺。在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脉和一定的管理经验后,赵廷决定自立门户。很快,在京城一位人称“丁大将军”的贵人的万两白银入股资助下,资助赵廷创办内联升靴鞋店。慧眼独具的赵廷分析了当时京城制鞋业的状况,认为京城缺少专业制作朝靴的鞋店,于是决定办一家朝靴店。打坐轿人的主意,利用人脉关系,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

内联升(大栅栏总店)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34号

内联升(东四店)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98号

内联升(双井富力城店) 富力家园商业17-05

内联升(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51号

内联升(金源燕莎店)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1号世纪金源购物中心F4

内联升(特约经销商) 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61号

内联升(东华门店) 北京市东城区东安门大街53号

内联升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永旺F2

  • 北京戏装制作技艺

北京剧装厂是北京唯一一家国营剧装厂,1956年公私合营时,三顺号、双兴号等18家剧装店加入剧装合作社,一度十分红火,给梅兰芳、马连良等众多京剧名家定制过戏服,为故宫修复明清帝王龙袍,也为《图兰朵》、《大宅门》、《宰相刘罗锅》、《王府井》等影视、歌剧、话剧制作了大量的戏装。

每种流派的服装特点都不一样,梅派的华贵,尚派的刚劲,程派的婉转,这些都要在剧装的图案设计和整体剪裁中体现出来。为他们画图样很少能一次通过,要一遍遍琢磨、修改。从这些大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中国的京剧服装浓缩了一部工艺美术史,从云锦、缂丝到玉雕、骨刻、牙雕、花丝镶嵌,剧装中汇集了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

刺绣女工需要从小姑娘时学起,要掌握多种技艺针法,绣各种题材至少要十年以上,要绣出精品,不仅要积累的年数多,还需要心灵手巧。培养一个能做低端刺绣的绣工至少要三年,之后还要边绣边学,才能真正练出来。目前,能够掌握盔头、把子等全套制作技艺的也就一两个老师傅,都在70岁以上。

店铺:北京剧装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草市街32号

  • 京剧盔头制作技艺

“京剧盔头制作技艺”是自清朝以后,随着京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盔头是戏曲剧装的道具之一,根据戏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与性格特征设计而成。该项目借鉴吸收了我国传统绘画、雕塑、书法、刺绣等艺术,其造型各异,种类达数百种之多。尤其与脸谱艺术的有机结合,使作品色彩更加艳丽、生动鲜明。张月兰在继承父亲张连城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其作品极具艺术欣赏及收藏价值。

  • 北京宫廷绣

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清朝末年,老艺人梁枝跟随京城的刺绣大师学习京绣,后将技艺传承给后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第五代传承人刘静琦十几岁跟随刺绣大师梁淑平学习刺绣技艺,从设计、绘图、刷版、挣布、刺绣直到成品,都是根据祖传的技法,纯手工制作。她的作品图案绢秀高雅,绣工精巧细腻,针法丰富精湛,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 中式盘扣技艺

盘扣是中式服装中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及鲜明的民族风格,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手工盘扣不仅美观漂亮,而且结实耐用。白莲芳女士手工制作的盘扣造型优美,颜色绚丽,工艺考究,花样繁多。其中立体梅花盘扣、立体蝴蝶盘扣等,让许多人爱不释手。但随着服装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手工盘扣技艺几乎濒临消亡,亟需保护。

  • 绣花鞋工艺(王冠琴)

绣花鞋即鞋面绣有图案的鞋,又称“绣鞋”、“扎花鞋”,色彩艳丽,绣法多样,图案多表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企盼。传承人蒋丽娟,10岁起学刺绣,四十多年来从事工艺布鞋的研究制作,尤以工艺童鞋见长。她的绣鞋男孩多为老虎鞋,前为夸张的虎头,侧有生风的虎足,后有竖翘的尾巴。女孩鞋的前脸饰以含有吉祥、欢乐寓意的花鸟图案,深受国内外人们的欢迎,并多次获奖。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