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色体验项目——逛刻满历史的老北京胡同

  • 2018-06-28 09:23:29
  • 北京旅游网综合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他不仅是北京这座城市的脉络,更是老北京生活的场所,是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北京的每条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述说着数不尽的掌故传说。走进北京胡同,一起来感知古都的胡同文化。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6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与皇城只有一街之隔,胡同、四合院、绿树,相对于红墙金瓦的皇家文化,这里的灰墙灰瓦,更是一种民间色彩的体现。

近年来,南锣鼓巷成为北京最热闹、最时尚的胡同区,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精巧时尚的私房小馆,元朝古巷新旧混血,中西完美交融,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

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鼓楼东大街,东与花园北巷、花园前巷、车辇店胡同、谢家胡同、分司厅胡同、北下洼子胡同、大经厂胡同、大经厂西巷相通,西与东绦胡同、千福巷、朗家胡同、纱络胡同、净土胡同、琉璃寺胡同、华丰胡同相通。全长866米,宽7米,沥青路面。

与南锣鼓巷相比,这条巷子就显得清静多了,骑着车走走停停,拍拍照,随意逛逛装修别致的小店,还是非常惬意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锣鼓巷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是一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为东北西南走向,出西南口拐弯就可看到著名燕京八小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全长232米。据说在斜街的东口路北曾有一家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当幌子,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远远就能看到,十分的醒目。此街也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烟袋斜街的形成和发展与鼓楼和什刹海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烟袋斜街在后海的北侧,街的东口北侧就是鼓楼,据说这条胡同是北京最著名、最古老的斜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现在,烟袋斜街也是每个在北京的人闲暇时寻找美食,看古玩,赏书画古建筑的好去处。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距离鼓楼50米)

北京琉璃厂

闻名中外的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的和平门外,西至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约 800 米 。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

从历史上远在辽代,这里并不是城里,而是郊区,当时叫 “ 海王村 ” 。后来,到了元朝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 “ 琉璃厂 ” 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清初,在原琉璃厂厂址上修建了师范学堂,这就是现在的师大附中的前身。在原厂址往南修建了海王村公园,成为了琉璃厂集市的中心,也是后来厂甸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 1927 年,又建了和平门,修了新华街。从此,琉璃厂文化街分成了如今的东琉璃厂和西琉璃厂。

琉璃厂经历多次翻建和修缮,使这条著名的文化老街又焕发出新的青春。如今的琉璃厂文化街,成为广集天下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所在,成为国内外游客光顾老北京文化的必游之地。由于这块风水宝地是仕人、举子、文人墨客、文化商人、梨园艺人聚居的地方,使得这里有着层次最为丰富的人文资源 : 典故、故事、人际等人文景观。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里 “ 民族灵魂 ” 的一部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25号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

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

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

这条胡同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中国人太多的回忆。如今众多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取代低矮破旧的瓦房,整条街的风貌已找不到当初的样子。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

杨梅竹斜街

杨梅竹斜街是一条保留了很多老住户的明朝老街,不足500米,曾经是出版一条街,现在虽然还没有很商业化,但是也渐渐地开发了很多店铺。清末民初这里的青云阁是文人雅士的消遣之所,蔡锷也是在此结识的小凤仙,斜街上还有京剧名家杨小楼、评剧名家新凤霞,湖笔大师戴月轩等名人的故居。虽然这里就在前门附近,但是跟前门真的仿佛是两个世界,安静与文化气息充斥着这条胡同,走在街道上,能感受到当地人在老胡同的生活状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杨梅竹斜街

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是北京城最著名胡同之一。帽儿胡同位于北京老城区地安门与鼓楼间,全长585米,宽7米。明朝时期帽儿胡同被称为梓潼庙文昌宫,帽儿胡同这个名字是从清朝时改的。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就是人们所知的文曲星,在神话中是掌管文运的神仙。如今,建在文昌宫基址的是帽儿胡同小学,帽儿胡同9号和11号是可园,是京城最有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35号、37号是末代婉容的故居,除了婉容之外,这条胡同内还住过很多名人,例如洪承畴和冯国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帽儿胡同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因国子监,故名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国子监街,元时已然形成。明时称“国子监孔庙”。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国子监街立有四座牌楼,街口的东西两座,额枋曰“成贤街”,“文革”之中一度改名红日北路九条,后恢复原称。国子监街多平房民居,保存着旧京街巷风貌。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街。其周围的胡同,不少与国子监相关,诸如国学胡同,箭厂胡同等。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

灵境胡同

灵境胡同名称是从灵济宫演变而来。据记载: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患病,梦见道士前来敬献灵丹妙药,病愈后为感谢仙道之恩,遂下令在城中建宫祭祀,赐名灵济宫。经清朝多次演变至1911年后,胡同东段称为黄城根,西段则称灵境胡同。1949年后,两段合并统称灵境胡同。1985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灵境胡同进行改造,胡同西段的民宅拆除,建起十余栋6层的居民楼,胡同拓宽为柏油路。时至1992年灵境胡同再次扩宽。

如今的灵境胡同与从前大相径庭,这里基本看不着北京特有的青灰瓦房和院落,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柏油路、上下乘客的公交车站,还有那闪烁不断的交通信号灯,特别是胡同西口进驻了世界著名的法国老佛爷百货。这一切,似乎愧对了“胡同”这个名称,叫它灵境“大街”、灵境“大道”或许更为贴切。 灵境胡同已经成为北京古都的永久记忆。

地址:北京西城区灵境胡同

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全长438米,宽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3号、5号于1986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南锣鼓巷出来,就近就可以到菊儿胡同。这一带已经是北京的东城,最沉重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北京那些老城文化中最能沉淀下来的部分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在这里,这里的每个胡同都有着显赫的过去和令人胆颤的故事。比如说,东城菊儿胡同3号、5号和7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往后,7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不过,那些和这些的陈年往事,任何一本老北京的书和网站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来龙去脉,现在的他们只是2000年之后的北京一道显眼的背景。

走到这里便是开始向东边的夜晚中心——三里屯一带开始进发了,算是一个过渡。 也许正是和那片繁华相邻又有着浓重的历史书似的味道,很多迷恋中国又还不甚深入北京生活的外国人住进了菊儿胡同。他们自在地在胡同口拉家常。菊儿胡同新建的房子因为建筑的特色曾经获奖,几年来渐渐聚集了一大批喜欢北京或者初到北京的外国人。

现在这里住着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芬兰或者更多国家的友人。他们或者没有像生活在后海的外国人那么深入北京,却不约而同地聚集起来,因为这里有着胡同的外貌,同时也有着良好的内部生活环境,足以满足他们的北京梦。相比五道口的学生,他们的经济能力稍强,可以应付,最起码是几个人共同应付菊儿胡同完美的建筑设计和宽大的房间。

入夜,三三两两的外国人,如同自己人回家般在胡同中穿梭而行,一下就感觉在北京的外国人更容易将自己融进北京的生活。走到胡同口回头看去,那些匆忙回家的背影,和路灯下交头接耳的黑色影子,总有一种很超现实的感觉,那就是,大家都是一家人。

地址:北京东城区菊儿胡同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