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家道四十年

  • 2018-07-12 18:59:59
  • 北京旅游网

弹指间,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四十余年,家道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忘不了,儿时由于家里兄妹多,母亲常为我们穿衣发愁。好在四姨娘在县城里做裁缝,常送些零零碎碎的各色面料给母亲,母亲就是用这些碎布料拼凑成五颜六色的“花衣”给我们兄妹穿。这也满足不了我们兄妹的需求,10多岁了,夏秋两季还赤身裸体地满村跑;冬天,“花衣”给读书的兄长们穿,我们做小弟、小妹的只能猫在被窝里取暖。

现在我们兄妹四人早就成了家,自己和各自孩子的衣着一个比一个时髦:夏有丝绸,冬有羽绒服;春秋两季有名牌羊绒衫和名牌西服;衣服穿旧了,谁也不再穿。2017年春节,城里的四姨娘给父亲送来姨夫穿旧的几套化纤面料西装。父亲看着说:“他姨夫是退休干部,还穿这种面料,把我前天从太原买的罗蒙西服送给他。”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初,父亲曾和二姨夫为争拾四姨夫的旧中山装干仗,以致多年不来往。如今的父亲也今非昔比了,慨然回送四姨夫大几千元一套的名牌西装了。

曾记得,我小时候爱吃的几样“佳肴”,都离不开红薯:刚开锅的红薯饭,刚出锅的红薯面窝头,刚蒸出的红薯菜。那年月,是红薯饭、红薯菜、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长期食红薯,经年不见肉,吃得胃里直冒酸水,祖母还说:“红薯窝头蘸辣椒,越吃越添膘。”就是红薯我家也有吃不上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到了春季我家就全靠吃野菜度日,为吃饱肚子,我曾到生产队长家偷他们在院子里晒的红薯皮吃。

现在父母和我们兄妹各家饮食都十分讲究:菜要鲜的,肉要精的,米面要细的,就是山珍海味也常吃。父亲害怕身体发福,饭菜讲究科学配方,要求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喝绿色无公害饮料;什么早喝牛奶,晚吃水果啦等等;曾经的主食红薯也变成了打油腻的东西。

怎能忘,直到80年我家祖孙三代还挤在三间旧的石墙草房里。冬天,小北风从石缝中吹来,钻入被窝里,刀子一般扎得人整夜难入眠;夏天,火辣辣的日头烤得石墙滚烫滚烫的,房内蒸笼一般……

眼下,父母和我们兄妹各家早在21世纪初就都修建了三层洋楼,而且室内外装潢考究,庭院里植有花木,配有水池,环境优雅,四季宜人。去年,还安装了空调,祖母再也不为冷热发愁、发闷,常说自己住得比秦始皇还好。

曾记得,幼年随父母走亲戚,常常被道上的石子、荆棘扎破脚,尽管痛入心脾,也不敢哭闹,唯恐被大人赶回家,吃不到亲友家的可口饭菜。孩提时曾有一次坐生产队的牛车赶集,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当时,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做个车夫,长年赶牛车,免除步行之苦。”

孩提时的“誓言”已不能实现,因为生产队的牛车早进了农博馆,“汽车”、“拖拉机”、“三轮车”已遍及乡村。儿时仰慕的“永久”、“凤凰”牌自行车也在上个世纪末淘汰,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有很多农村家庭都开上了小轿车,年界8旬的父亲还经常要学开轿车。

弹指四十年,悠悠四十年,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的每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

作者简介:

陈昕  安徽萧县人, 中学高级教师,从教30余年,现供职萧县教体局安全办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