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搜寻远去的记忆

  • 2018-07-15 08:40:37
  • 北京旅游网

两年前的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三个曾在陕北延川县同村插队的老知青,决定驾车重返黄土高坡下的那个贫穷小山村,去寻找那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屈指一算,我们离开小山村已经四十多年了。当年的小山村贫穷落后,无路、无电。窑洞内靠小油灯照亮,山脚下只有一口井,供全村三百多口人生活饮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几乎没有任何绿色植被,刮风是黄土漫天,下雨是泥浆滿地,山沟里全是黄水汤。外出无论走多远全靠两条腿,用脚走出来的羊肠小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

在陕北插队的日子里,我们懂得了什么叫穷,什么叫苦,什么叫饿。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山沟沟,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沒见过汽车,沒见过火车,更沒见过飞机,连树林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他们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贫瘠的土地里刨食。老乡称他们是"受苦人",上山种地叫"去受苦"。土地贫瘠,靠天吃饭,收成沒有保证,经常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看到乞讨的荒民成群结队,这种凄凉的景象让我们难过、流泪。

插过队的老知青们,都有一个情结,就是一定要回去看看,曾经有着艰苦经历的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些老乡。几乎所有知青们,都一无返故地去寻找青少年时代走过的足迹。这个足迹让你看到了过去,看到了现在,也看到了未来。四十多年后,我们再次来到延安,站在宝塔山上,环顾四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好一派繁荣、红火的景象。如果不是有宝塔山当座标,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只有一条土马路的延安城。

我们驾车走进了我们插队的那条山沟,让我们惊呀的是黄土山变成绿油油的青山了,没有了梯田,看不见老乡劳作,也没有见到牛驴等大牲口。这滿山遍野,沟沟坎坎上的绿树、青草是谁种的?农民不种地靠什么生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曾经生活过的小山村。现在村村通了柏油马路,路不算太宽,但平坦干淨。来到村口,看见好多乡亲在迎接我们,他们正在村委会大门上贴标语"欢迎北京知青回家看看"。县里很重视知青返乡的工作,专门成立知青返乡接待办。我们迫不及待地在人群中寻找熟悉的面孔,当年的老支书已八十多岁了,还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子,当年和我们差不多年龄的青少年,也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们盘坐在村委会窑洞的炕上,聊起往事和现在的生活。老乡们说,十几年前,他们都不再种地了,黄土山上的树和草是飞机飞播造林种下的,每年都飞播,黄山变绿了,小河水也清了。老乡们变成看山、护山、养山的山林工了,国家给粮给钱,生活有保障。家家有电视,家家有自来水,山下的那口井也封上了。村里五十岁以下的人都外出打工或谋事业去了,原来村里有300多口人,现在只剩80多人了,全是老人。副县长介绍说,这个村要搬迁,村子上边的山坡要修高速公路,这里已不适合居住了。

我们到附近山上转了转,感到空气都那么清新、舒畅,轻风刮过可闻到青草的芳香。山上偶然可见到山鸡和野兔,这哪里还是黄土高原,远远望去仿佛就是一幅绿水青山的山水画。几千年来,黄土高原风沙滾滾,水土流失,洪水卷着泥沙涌进黄河,黄河河床由于泥沙堆积,每年以10公分的速度在增高,黄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国家大力治理黄土高原,防止水土流失。有报道说,黄河有一段河水变清了,这真是千年奇观。山上成片的杏树、苹果树、枣树是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的老乡家有了自己的汽车,"改天换地,换了人间",已不是一句口号。在远处一个正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工地上,清晰可见一条横幅"跟着共产党,走上幸福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历了中国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的强大,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从这个最贫穷的小山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我们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光明前景!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