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杭州巨变的点滴感受

  • 2018-07-15 20:52:03
  • 北京旅游网

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自1950年秋随母亲从慈溪乡下迁居杭州,后又就读于私立明远中学,直至1953年初中毕业进京参加工作,前后共有三年时间在杭州生活,而后又多次回杭探亲小住,应该说对杭州几十年来的变化,是有一点了解的;尤其是我读书和家庭生活的场所,事物的变迁,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变,可以说感慨极多、极深。

先来说说明远中学及其附近面貌的变化。五十年代初的明远中学,座落在里西湖边上一处清代绸商宋端甫的私家宅院——郭庄,学校规模不大,设施设备也比较简陋。校门外的马路(现名杨公堤)是沙石铺成的;路西是一片农田,每当春季,湖水上涨,我们住校生在下午放学后,常到附近稻田里去摸鱼,两个多小时下来,就能摸到好几斤小鲫鱼,送到食堂可供大家享用。附近的村庄——茅家埠,农舍比较破旧,有些草屋已年久失修。经过几十年发展变化,明远中学早已并入其他学校;郭庄也多经变故,现已成为一处十分优雅的旅游胜地,内部的楼台亭阁、假山廊榭、九曲石桥、荷花池塘,都十分精致、漂亮,面积虽然不大,但景色却非常迷人,有些小型活动(如兰花展、荷花展等),常常愿意选择到这里举办。

郭庄外面的模样也变了许多。沙石路早已变成了柏油路,而且又平又直;两旁的树木又高又大,有时还布置一些小的花坛,更显出杭州这座旅游名城的风采多姿。马路西边,原来的农田和农舍不见了,换来的是“西湖西扩”和一大批新景观、新景点,例如环碧湖舍、金溪山庄、燕南寄庐、杭州花圃、翠谷听香、绕屋梅园、茅乡古道、都宅云锦、五峰草堂等。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原来住在学校附近的茅家埠村,由于“西湖西扩”要部分恢复古代风貌,他们的村子也搬迁了。2004年我去拜访过他,他家已搬到上茅家埠村,一百多平米的三层楼房是政府为他们盖的,门外还有一个小庭院,接待客人吃饭、喝茶,相当惬意。

再说说我家的变化。1950年,我们家从慈溪乡下迁到杭州,一开始就住在劳动路青平里一弄四号。青平里这个地方,南临吴山(即城隍山)、西挨西湖、东靠鼓楼、北接闹市,是一个居住和休闲都很适宜的场所。青平里的房子,多少有点像上海石库门的建筑,一弄、二弄两排楼房,每排八个墙门,每套上下两层,大约有六七十平米,一家六七口人居住还是很好的。当时我家共有八位成员,不过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去工厂做工,我在学校住宿,实际家中只有五人。后来大姐有了孩子,他们一家搬过来合住,家里人口才起了变化;到了六十年代,户主也由我父母换成我大姐。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末期。1998年由于政府决定在青平里一带兴建市政设施,动员当地居民限期搬迁,我大姐他们才按照政府要求,搬到了现在居住的近江新区耀江福村。这个地方,因为紧靠钱塘江,过去是农村农田,后来虽建了一些楼房,但还没有形成规模,许多设施也不十分完善,曾有一段时间,大家感到有些不适应。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是高楼林立,新的马路四通八达,横跨钱塘江的二桥、三桥、四桥也都陆续通车,各类学校、医院、商场、超市、酒店、银行、公园以及大剧院、图书馆、国际会议中心、观赏钱江潮奇观的城市阳台等公用建筑和设施,相继落成并向社会开放,尤其是市民中心的建成和启用,中共杭州市委和市政府等一大批机关、机构迁到市民中心办公、服务,更使居住在这里的百姓深感身处于城市的核心之中。现在,搬到这个地方居住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遗憾,反而觉得很幸运、很幸福!不少家庭的住房比原先扩大了、宽敞了,每个开发新区的建筑比老区气派了、整齐了,市民的居住环境比原来优美了、舒适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更有情趣了。总之,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称心、越来越满意。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不能不发自内心地坚决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英明决策、衷心点赞四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杭州的变化是巨大的,而我所感受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我深感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大大地向前迈进了几大步,人民生活也朝着更好、更美、更舒适的目标迈进了几大步。这些铁的事实,人们都是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得到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作出一名退休老共产党员应有的一点贡献。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