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 2018-08-29 19:53:48
  • 北京旅游网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此前,围绕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从各个侧面展开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其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基因”概念作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建设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文化基础设施指明了方向。

可以将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称为“国家文化基因工程”。“文化基因”既是承载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的“基本粒子”,也是对新一轮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系统的科学概括。前者是文化概念,后者是技术概念;前者是传承目的,后者是实现手段。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上世纪末以来欧美国家提出的、应对全球性数字技术和传媒汇流发展挑战的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目前,这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上已经进入到“素材化”“大数据化”以及“智能应用”的阶段,形成了以“文化基因”为核心理念的技术系统。文化基因承载着灿烂文明,延续着历史文脉,维系着民族精神。通过采集并搭建文化素材库,以文化基因提取、挖掘与智能分析来绘制文化基因图谱,打造更多富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数字内容产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撑,使千千万万普通大众参与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事业中来。

党中央赋予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全国文化中心是其中之一。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蔡奇同志强调,北京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分量更重、责任更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强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首次明确“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这必将激活首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打开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产业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加强政策集成、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培育新型业态,同时通过文化功能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2006年11月设立,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从事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常设机构。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内容是核心、金融是中间层级、产业则是最外层。给予文化产业在金融上的不断扶持,文化产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北京市在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卓有成效。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称,截至目前,通过成立投资基金、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小额担保、产权交易所等,建立了一整套的联动投融资服务体系。此外,该单位还支持华夏银行、杭州银行、北京银行等银行成立了专门的文创事业部,推动以内容为核心的IP产业融资方案。以华夏银行为例,2017年该行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板块,搭设了“文化艺术产业基金”、“新闻出版产业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基金”、“艺术品交易产业基金”四大基金,基金总额度400亿元,每只基金额度100亿元。针对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会同北京市财政局,推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体系,依托北京市文创金融服务网络平台、文创企业股权转让平台等文化金融服务类平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投贷奖”联动。据了解,“投”是指股权投资机构为文创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服务;“贷”是指金融机构为文创企业提供低利率、高效率的贷款;“奖”是指对“投贷奖”体系内成功获得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的文创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发债融资、贴息、贴租等奖励支持。“投贷奖”联动,将建立起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支持资金的无缝对接。“投贷奖”联动体系上线10天,就聚集了18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两个月时间为文化创意企业拿到13亿元融资。除此之外,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方案目前也正在推进,旨在以奖励、补助、补贴等方式支持文化创意项目和企业。与此同时,也鼓励优秀的新兴文化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文创企业上市公司为58家,北京就有21家,市值达3000多亿元。早在2006年北京就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4年,北京市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5年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宣传部认定了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星光影视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四个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前也通过利用老旧厂房改造,建立数十个园区,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引进孵化的企业包括开心麻花、华策影视、柠檬微趣等,园区基地收入达到150多亿元。通过产业集聚化能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助推文化中心建设。

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场活动于2017年9月13日下午圆满落幕。历时3天的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本届文博会以“文化科技融合 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海内外优质文化产业资源,自觉呈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全面展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深度展示北京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新成就,示范引领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期间,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交易、艺术品交易、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977.28亿元人民币。本届文博会签约、成交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影视文化制作、版权项目交易活跃,签约金额371亿元人民币,占比37.9%;二是落户园区的文化产业合作项目478亿元人民币,占比49%;三是文化与科技、金融等融合的项目金额171亿元人民币,占比17.5%;四是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文化走出去项目增加,文化贸易签约金额138亿元人民币,占比14%。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特色更加明显。共有来自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界及相关业界的近200万人次参与了展览会、推介交易、论坛会议、创意活动及分会场百余场次活动。其中包括4个国际组织、63个国家和地区的86个境外代表团组;全国23个省区市组团全面参与文博会。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文博会主展场,三天接待以业界专业人士为主的各界观众约15万人次;文博会主题报告会和6场论坛,有142位包括国际组织高层负责人、国家产业主管部门权威人士和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会演讲,2500位业界专业人士到会交流;以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文化产品交易、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的65场项目推介交易签约活动,吸引了海内外1.5万位客商到会洽谈交易。

本届文博会还举行了“走进文博会看北京”系列活动,引导市民深入了解北京文化创意创新资源,激发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热情,探索创新文博会的活动形式。本届文博会凸显六个鲜明特色:全面展示传统文化的创新价值,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深入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风云际会;着力呈现首都文化,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集聚京津冀文化资源,促进三地文化合作深入开展;推动“双创”持续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动能;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多渠道发展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第十二届北京文博会充分展示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首都文化,显示全国文化中心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引导力和文化竞争力。台湖国际图书分会场汇集古今中外60余万种优秀出版物,“三个文化带”专题展示区汇集“老北京的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等主题图书展。北京出版集团呈现一批精品原创图书,《北京:城与年》回忆半个多世纪的变迁沧桑;《周口店遗址志》《门头沟卷京西拾贝》《三山五园》《家住长城边》等,描绘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的古韵新貌。北京各区围绕各自文化定位与文化发展特色方向,倾力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气象、新格局、新面貌。北京朝阳区以“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为主题,以“文化+”产业融合为特色,展示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和亮点。全国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全国首个国家版权创新基地、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全国唯一的IPTV集中播控总平台——爱上电视等集中亮相,体现了朝阳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的态势。海淀区设置区域特色文化、书画艺术、魏公村舞蹈艺术、创意设计、文化科技融合、文化“走出去”等六大板块,充分展示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其中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发展格外令人关注。产业链以联盟主题展的方式呈现:魏公村舞蹈产业联盟以产业链形式完整呈现舞蹈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关系,这也是文博会首次展示舞蹈产业链;中关村博物馆与艺术品行业联盟主题展呈现文化艺术品产业的多元化现状,展出艺术品在线交易平台、3D博物馆、艺术出版、VR艺术教育、艺术记录片、艺术品鉴定、艺术衍生品等,科学地呈现了文化艺术品产业链及生态关系;西山设计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主题展,则以文化创意+材料百变的形式,全景展现设计产业真正的产业链融合。东城区着力呈现“城在文中、以文化城”的“文化强区”形象,戏剧东城名不虚传。全球首个京剧体验馆“亮相天乐园”,开创京剧产业化时代;厚浪文化、七幕人生,各有精品;北京剧装厂精美的戏服,展示匠心的力量,感受国粹之美。衣食住行传递的文化更具穿透力。西城区以“匠心营造•中国式新生活”为主题,从日常起居,一桌一椅、一杯茶、一支笔,传递中国人的家的味道、爱的味道。昌平区以历史文化体验、创新文化发展、生态文化示范为展示格局;通州区一派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气象,回旋运河梦响;顺义区展示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的形象;中国影都怀柔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推介中国影都怀柔新城08街区开发项目;门头沟区展示古道蹄窝、琉璃烧造、潭柘紫石砚,古村古落的文化积淀;房山区展现十大文创园区和周口店、云居寺、西周燕都,俨然从远古走来的文化新城。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18年6月21日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健全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导,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业高端化、融合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更大贡献。全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数字创意主阵地。加快互动影视、超感影院等新型产品开发,加大情感感知、新型人机交互、全息成像、虚拟现实、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等技术创新力度;推进数字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效衔接,支持发展高精尖文化装备,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等先进技术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应用,提升影视后期制作、艺术展演展陈、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化商业模式和产业业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升文化创意领域“互联网+”创新发展水平。率先布局内容版权转化,形成文化创新策源地。坚持内容为发展核心、版权为转化基础,把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作为基本着力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大对精品力作扶持力度,打造内容原创中心,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通过市场化运作,汇聚国内外优质版权,打造版权交易资源集聚中心;先行先试推动内容版权化、版权产业化,培育完整的版权经济链条,推动版权保护和版权增值,打造全国领先的版权运营中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坚持两效统一、价值引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基,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传承文脉、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渗透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聚焦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方向、高端领域、高端环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升级、业态创新、链条优化,依靠创新驱动形成文化发展新优势。坚持区域统筹、协同联动。推动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产业联动,引导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合理配置,打造市场互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引导行动方面包括:围绕三大文化带建设,打造“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云居寺佛教文化景区、云蒙山文化旅游景区等项目;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大栅栏、鲜鱼口、什刹海、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品质等。

“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布局是一个整体,覆盖全市。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既是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又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4.3%,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迸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2017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2017年1-11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收入达到1.36万亿元,遥居全国各省市的第一位,同比增长9.4%。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极大丰富了北京人的文化生活。北京的画展、戏剧、曲艺、歌舞演出、歌剧、话剧、影视作品、庙会、博物馆层出不穷。北京近年出品的影片《战狼2》、《芳华》、《心花怒放》、《解救吾先生》、《英雄本色4》,票房非常出色。《战狼2》票房居然破天荒达到56.81亿,票房竟然媲美美国顶级大片。《心花怒放》票房11.67亿元,《芳华》放演七天票房就达到5亿元。2015年11月,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启动以来,在北京掀起了市民观演高品质惠民演出的高潮。平台在试运营阶段,共展演了京津冀地区25台剧目,涵盖戏曲、话剧、儿童剧、音乐会、舞剧、音乐剧等6种舞台艺术类型。2016年5月至12月底,平台推出第一阶段展演剧目35台,涉及到戏曲、话剧、儿童剧、音乐会、舞剧、音乐剧、杂技等7种舞台艺术类型。试运营阶段,100元以下低价票占演出总量的30%;正式运营第一阶段,100元以下低价票增至总量的50%,最低票价仅售10元。入围展演剧目中,国家级艺术院团、北京市属国有艺术院团、民营演艺机构和外省市院团等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内容与种类丰富、地区从京津冀地区扩大至全国范围,整体呈现出起点高、质量硬、格局大的惠民利民思维。院运营服务平台通过整体营销宣传和惠民演出的运营方式,接通了剧院、观众、剧场三方桥梁,破解了舞台艺术演出成本高,观众文化消费低与剧场空闲多、资源浪费严重的难题;运营方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与科学化的项目运营机制相得益彰,在产业化、品牌化与国际化的大视野中提升了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建构了北京政府公益性品牌的雏形。2016-2017年度北京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2.73%,纸质阅读率达81.02%,数字阅读率达83.98%,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也证明了北京全民阅读的群众基础、品牌影响和阅读推广成果。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