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棚村:平谷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

  • 2018-10-31 14:16:28
  • 北京旅游网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京津冀红色旅游征文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位于平谷区山东庄镇一处峡谷里的桃棚村,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也是平谷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地方。桃棚村三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要冲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的山川及群众为军民抗日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当地留下了众多抗日遗迹和遗存,供后人凭吊和缅怀。

2011年,平谷区委组织部确定桃棚村为“红谷党员教育基地”,2015年北京市委组织部确定桃棚村“红谷党员教育基地”为北京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全市仅3个)。

“七一”前后,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深山区桃棚村,寻着先烈足迹、重走红色道路、重温入党誓词、听老党员追忆峥嵘岁月、讲述战火纷飞年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所见所闻,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脑海中不断重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率先举起抗战大旗,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点燃民众抗日救国火炬,并带领全国人民用生命捍卫主权的一段段历史,是冀东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用鲜血铸起丰碑的一幕幕感人画面,是平谷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抵抗外辱的坚定信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平谷旧属冀东,是冀东22县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便垂涎华北,步步紧逼。1935年底,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策划和支持下,汉奸殷汝耕在通州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从此遭受日寇奴役。“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根据毛泽东和党中央不断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部署,1938年6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领导冀东人民武装抗日。从此,平谷人们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就此展开。

1940年以前,平谷没有党的基层组织,只有零星几个党员。自该年4月起,中共先后在桃棚村一带设立了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西北办事处和办事处区委会,开展群众工作和地方党建工作,农村党员稳步发展起来。1940年7月至年底,在平谷北部山区发展了第一批党员约120人,9月,在桃棚村建立起平谷第一个党支部,有王世勋、于希元、符运广、王世发、谢凤宽等党员5人,王世勋为支部书记。

以桃棚村第一个党支部为基点,逐渐向平原地区发展党员,党的组织开始在平谷大地上生根、发芽。到1941年,平谷已发展到600多名党员,建立了54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作为群众的主心骨,他们动员群众一起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抗战政策,为抗日斗争做着积极准备。

此后,桃棚村先后成为平密兴、平三密、平三蓟联合县所在地,是地委、专署机关的可靠根据地,是八路军十三团的常驻基地,并在附近设立了兵工厂、卫生所和供给处。作为堡垒村,桃棚、鱼子山与盘山南北呼应,成为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有了这块根据地,冀东与延安党中央、晋察冀中央分局的交通得到畅通,秘密输送干部,传递机要信件。以此为基地,一方面向平原地区的顺义、三河、通县发展,恢复基本区、开辟抗战新区;另一方面向长城外的兴隆、密云、滦平、承德发展,开展对伪满洲地区的工作。

党政军民共同抗战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总部发动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寇以重大打击。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率领十三团在平谷、蓟县等地广泛出击,不断取得辉煌战果。

1941年7月至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残酷的阶段。在八路军的重创打击下,穷凶极恶的日寇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军事上反复扫荡清剿,政治上威逼利诱,经济上严密封锁、掠夺破坏,文化上宣扬“王道乐土”、“中日提携”、“共存共荣”,灌输奴化思想。在北部山区制造大片无人区(即无住禁作地带),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见房就烧,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派“割青队”毁掉庄稼、砍倒果树,派“大镐队”刨掉残存的房基,把人绑在梯子或板凳上,往嘴里灌辣椒水、臭水,再用杠子压、皮鞋踩,无所不用其极。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群众的房屋被烧毁,粮食被抢走,冀东平原变成了壕沟纵横、炮楼林立、浓烟蔽日、血雨腥风的人间地狱。日寇暴行,罄竹难书!

1941年11月,日军封锁山区,包围桃棚村和鱼子山村,宣布这里为无人区,连续制造多起惨案,至1942年,被烧毁的房屋2000多间,杀死180余人,有10户被杀绝。

在党的领导下,桃棚、鱼子山根据地军民没有被敌人的屠刀和暴行吓倒。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发扬了吓不倒、摧不垮的无畏精神,始终坚持根据地斗争。“无人区”里不仅始终有八路军,而且组织起武装民兵,和群众一起住山洞密林、吃野菜树叶、打燧石取火、伐橡树铸武器,还组建了担架队,医护队……拿起自制的土枪、地雷、手榴弹,利用地理优势,通过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多种方式打击日寇,在战火中捍卫了自己的民主政权。民谣“铜南山,铁北寨,打不垮的鱼子山”便是平谷抗战历史的真实写照。

抗战时期,平谷人民与日寇斗智斗勇,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和传奇人物,期间共有555名烈士牺牲,1287名群众惨遭杀害。在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的平谷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的家园。

小村抗战的大情怀

桃棚村风光旖旎,草木葳蕤,因地处偏僻、村大人少,且一直未受工业污染,村内的水体、空气、地貌、植被均保持着比较好的原始状态。未成村时,村西九泉山寺庙前自生自长的毛桃树很是繁茂,树冠相连形成棚状,寺被称为桃棚寺,成村后村以寺名。桃棚寺虽已不在,但遗址上仍残存着陶片、瓷片及残神兽等物件。

平谷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红崖洞”位于村北山中,仅七八个平米大小,洞内阴冷潮湿。当年5名党员就是在这里拧成了一股绳,聚成了一团火,这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火种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将党旗漫卷至整个平谷地区。

村西九泉山的山腰处有九眼泉水称为“九龙泉”,有一石洞,俗称“神仙洞”,抗日战争时期分别是是八路军饮用水源和隐藏物资的地方。洞内有明代岩画,至今依稀可见。洞高3米,宽14米,深15米,岩画位于中间洞口岩石上,由红、白、绿三种颜色画成,中间上方为一矩形图案,下端为一佛像,左右两侧绘有鸟、兽、塔和云。

八路军兵工厂的铸造车间和装配车间分别利用了山中的佛教庙宇祥云寺和道教庙宇双峰圣水洞(旧称老君堂),均是以洞穴为主体的建筑。作为铸造车间的祥云寺,洞深10多米,高2米;用于装配车间的双峰圣水洞深有15米,高3米余。地雷、手榴弹等武器在铸造车间造好后,需要经过崎岖的山路运到装配车间填装炸药,然后由民兵运到前线。我们从山脚到装配车间走了差不多1个小时,当年军民克服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2005年,即抗日战争胜利60年后,在附近山中石缝内发现了兵工厂遗留下的50余枚手榴弹和地雷。

党支部活动旧址、联合县委旧址、冀东西部地分委旧址和公安科旧址为几处院落,依山势错落而建。2011年,平谷区委组织部协调相关部门对这些旧址进行了恢复,并在桃棚村建立了宣誓广场、纪念广场和英烈园。桃棚村抗战遗址被命名为“北京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英烈园内烈士纪念碑高耸,无数英烈长眠在我们的脚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村庄的宁静、人民的和平,他们伟大的民族气节,英勇的献身精神和不畏强暴、不避艰险、坚贞不屈、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将流芳千古,永远刻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

在桃棚村,每一次的恭敬仰望,都似有一道光从心底射出,褪去沉积的茫然和眼前的苟且,激发出奋斗的力量,会听到一个声音说“只有国家强大才不被挨打,实现‘中国梦’是每个炎黄子孙的使命!”

传承红色历史文化

关于冀东抗日战场的重要性,毛泽东曾说过:“全国解放没有冀东不行。”平谷抗战史是冀东抗战史乃至整个中国抗战史的缩影。事实证明,平谷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2009年9月9日,94岁的北京市老市长焦若愚同志来到桃棚村寻访抗战旧址,焦老作为冀东专属专员和冀东党委一起领导过平谷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点燃了平谷大地的星星之火。故地重游后,焦老饱蘸浓墨,深情地写下了“桃苑之星”四个大字,鼓励这一方红色的热土再铸辉煌!

当年,桃棚全村老少都参加过抗日战争,现有村民打小就在红色熏陶中长大,而今,他们和平谷众多百姓一样,最期盼的是把祖辈、父辈留下的“红色传家”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多年来,平谷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如今,为完成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总目标,平谷区委组织部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将桃棚村作为红色文化建设核心区来进行打造。依托持续打造的“红谷”建设,先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奉献和担当的精神将更多地渗透到平谷各项事业发展中,革命火种将在平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传。

  • 编辑:黄菡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