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馆

  • 2019-04-18 10:50:15
  • 北京旅游网综合

“种一朵花,成一片海。”这就是北京世园会的国际馆。国际馆在北京世园会举办期间,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的功能。它由94把花伞构成,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无论是在高空俯瞰,还是在伞下信步,游客都会被这一片独特的花海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当夜幕降临,花伞叶片上的投射灯将会为场馆营造出多姿多彩的夜景。

“星芒”天窗营造梦幻“星空”

总建筑面积为22000平方米的国际馆,最为人所知的就是“花伞”的造型。设计上,国际馆以“花伞”为基本元素,94把由钢柱和悬挑钢梁构成的“花伞”在顶部花瓣处相互连接,形成了国际馆造型的轮廓,从远处看,仿佛一片花海。

主色调为象牙白的“花伞”,按功能分为展厅屋面花伞和公共空间花伞两类。展厅屋面花伞位于展厅建筑主体范围内,起到围护主体结构的作用,也是展厅内部最高的“天花板”;公共空间花伞遍及建筑主体周围区域,在增添展厅建筑周边空间布局趣味的同时,也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遮阳之处。

也许是因为有“花伞”的庇护,白天人走在馆内,一点儿都不会感到炎热。同时,柔和的光线透过“星芒”造型的玻璃天窗照射进展示大厅,温暖柔和,无需任何外加电力,就让人仿佛置身于繁星之下。

94把“花伞”每一把都不同

放眼一看,94把‘花伞’长得都一样,但其实,每一把‘花伞’从高低、标高到弧度都不相同。从高度上来说,最高的一把“花伞”是23.65米,最低的一把是17.56米。而从重量来看,最重的一把“花伞”有33.7吨重,最轻的一把“花伞”也能达到25吨重。

仔细拆分,一把“花伞”的安装,需要经历从制作操作平台、花伞柱定位、主梁拼装到次构件拼装、焊接、花伞吊装等八个步骤,相当于1个小型钢结构的工作量。而且经过汽车吊吊装完成初固定后,工人们还要在高空通过岛链和全站仪进行手工微调。

94把“花伞”安装完成后,再进行“花伞”和“花伞”之间的连接点——“花叶”的安装。

“花伞”内藏有“玄机”

除了造型的美感之外,为了彰显北京世园会的办会理念,94把“花伞”还被赋予更多绿色、科技、智慧的功能。

针对延庆地区冬季寒冷多降雪、易结冰的气候特点,每把“花伞”的顶部都设有融雪电缆,“花伞”柱内则设有雨水管线,与地下集水池和地面上5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井连通。这样,无论是融雪还是降水,都能顺着“花伞”内的雨水管收集贮存,用于园林浇灌和建筑日常运行。

同时,“花伞”顶部还铺设了光伏膜,可以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

置身“森林”中 国际馆充满灵活性

国际馆的设计不是传统印象中那种全封闭的展馆,而是一座具备灵活性的场馆,既有多层次的灵活空间,也兼具用途的灵活性,能尽可能多地为各种类型的展览提供可能性。

现在的国际馆,就像是置身于“森林”中的一栋建筑,远远的,人被“花卉的群落”的意象吸引而来,在一把又一把的花伞之下,从室外踱步到半室外再到室内,移步换景中,建筑的语言渐渐退到幕后,展览和展品则走到眼前。场馆之内,屋顶和外墙的设计,让国际馆既有必要适当的采光,但同时又不是一个高能耗的纯粹温室,有部分遮挡,从而最大地促进植物的生长。

花伞设计不只美观,还有强大的功能和独特的匠心。世园会举办时正值北京炎热暴晒的夏季,为了避免游客在进入场馆时因排队过久而出现中暑的状况,建筑师在若干朵“花伞”下留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像一个城市遮阳伞,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驻足停留、休憩区域。

夜晚光影打造另一面儿

94把“花伞”叶片下,设置了1000余盏夜景照明灯具,可以按照花朵、色块和变化时长,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组、组合,从而在晚上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灯光效果。

此外,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技术和雨水回收利用等可持续技术,成为一座绿色、环保的低能耗建筑。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并在顶面设计了天窗,最大限度保证场馆的自然采光和通透性。花伞的立柱可将收集屋面雨水,使其渗入蓄水池,当雨水过多时,将会流入排水沟,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路面冲洗等。在花伞的上方采用新型光伏发电材料,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用于整个建筑的内照明、动力等用能需求。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