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美交通线路游评选:5号线

  • 2019-11-26 14:56:47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北京地铁5号线横贯南北,北至天通苑北,南到丰台宋家庄,途经地坛、天坛等著名景区,沿途还有不少其他景点。周末空闲时坐着这条地铁游览一番,是个不错的选择~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份5号线游玩指南,拿走,不谢!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公园共占地约680公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以五环路为界,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占地约380公顷,以仰山、奥海、人造湿地等大型山水景观为主;北园占地约300公顷,以花田野趣、雨燕塔、大树园等小型溪涧景观为主;横跨五环路的生态廊道是中国第一座跨城市高速公路的人工模拟自然通道,将南北两园连为一体。

奥运会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在这里,您可以闲庭漫步于林间小径,呼吸繁华城市中一份天然绿色的新鲜空气;亦可换上运动鞋,在绿树与鲜花簇拥的公园主路上慢跑健身,享受有氧运动带来的乐趣;老人可乘坐观光电瓶车,饱览园中的山水美景;情侣可骑乘双人自行车,在大自然中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一家三口可乘坐游船,荡漾在碧波之中,欣赏着湖中成群的锦鲤,欢度一个愉快的周末。

小编最近才发现奥森的夜景很美,奥塔流光溢彩,很多人晚上来这散步赏夜景!观光大道两侧都是健身的阿姨叔叔们,还有年轻的小伙子姑娘们,走着走着你可能就听到一首大合唱,也可能听到戏曲哦,当然还可以跟着年轻小伙们舞动起来呢~

地坛公园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坐落于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地坛是一座庄严肃穆、古朴幽雅的皇家坛庙,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朴实端庄,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地坛公园有不少景点,如养生园、方泽坛、牌楼、皇祇室等,可以边走边了解景点文化。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它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药王孙思邈雕像,脾土区,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借助地坛皇家园林的古老神韵,集中展示了中医养生保健的精华,不仅是弘扬中医文化的窗口,更是让市民了解中医,享受中医的良好场所。

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谕进行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改换为艾青石坛面。现建筑为1981年按清乾隆时形制恢复。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外壝东北部为望灯杆,与其对称的西北部原有瘗坎一处。

雍和宫

北京到处都散落着旧都遗迹,在北二环东北角内侧,就并列着三组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西面那组,覆盖着标志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黄色琉璃瓦,基高殿大、规制整齐,那是元、明、清三朝中央最高学府国子监和祭祀孔夫子的场所孔庙。东面那组灰瓦红墙、格局严谨,则为元、明、清三朝京师“八大寺院”之一的柏林寺。在两者之间,坐落着另一组与之风格迥异、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在一片土灰基色之中,格外凸显其辉煌庄严的皇家气势,这里就是清代朝廷首寺——雍和宫。

历史上,雍和宫经历过三个阶段: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中段升格清帝行宫。最终改为皇家寺院。王府始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府晋为宫”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宫为寺”正值大清定都北京百年的乾隆九年(1744年)。

雍和宫建筑布局完整,规制合乎梵宇伽蓝。寺院前端矗立牌坊,昭泰门前铺设辇道,显尽皇家敕建气势。前部的七座建筑:昭泰门、钟楼、鼓楼、雍和门、雍和宫、讲经殿、密宗殿,呈现中国佛教寺院“七堂伽蓝”式标准布局。后部各殿逐级升高,象征佛陀世界的庄严吉祥。而大经堂法轮殿顶的“一大四小”五座藏式天窗,深含佛教“须弥山”被四大部洲簇拥环绕的寓意。讲经殿、密宗殿、时轮殿和药师殿“四大扎仓”的设立,标志着雍和宫是座藏传佛教的完整学府。最高建筑万佛阁及楼内耸立着的巨大“迈达拉佛”,寓意着“当来下生佛”与“兜率天宫”的圣境景象。寺院中路最重要的御制碑文《喇嘛说》,则将政府参与宗教事务管理的基本国策昭示天下,也奠定了雍和宫京都“首位皇家御用寺院”以及清政府“管理藏传佛教事务中心”的地位。

雍和宫的馆藏文物主要包括古建筑、碑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和佛像、唐卡、法物法器等可移动文物。由于清代雍和宫具有朝廷家庙的性质,所以雍和宫藏品主要来源于清宫廷赐予、蒙藏地区进京进贡以及清宫造办处铸造的佛像、法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节庆法会、金刚驱魔神舞、佛教音乐、腊八舍粥、坛城制作技艺、面供制作技艺、藏文字体等。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这条街由南北走向,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延续自古以来的“棋盘式”格局,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据说以前在南锣鼓巷的最北处有两眼古井,恰好就成了这条蜈蚣的两只眼睛。这种整体肌理的胡同、四合院形态,正是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的具象体现。它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

最近这些年,到北京旅游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了南锣鼓巷这条具有特色的胡同。所以南锣鼓巷最近这些年也成为了受大家关注的旅游景点。南锣鼓巷无需门票就可进入,这给游客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来游览。一进南锣鼓巷就可以看到具有历史韵味的胡同和陈设。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同时也引来了很多的商机。比如具有北京特色的小吃或者手工艺品,这些特产被南锣鼓巷渲染的更加有韵味了。

这里的店挺有特色的,比如老字号谢馥春,卖扬州古老化妆品,这里的粉饼据说还是按以前的方法做的,女孩子是一定要来这家店逛逛的!北京大银家专卖银器,牌匾上写着“小锤敲了一千年”,虽未考究真假,但门口两个年轻人确实在手工做银镯~还可以来南锣民俗文化馆瞧瞧,有没有心仪的东西~

侯宝林故居

打元代建都北京,就有东四,当时称十字街。到了明朝,官府在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了一座木牌楼,又因其位居皇城之东,于是便称为东四牌楼,简称东四。东四头条是个半截胡同,没几户人家,做过社科院宿舍,钱钟书、杨绛等文化大家曾在此居住。胡同尽头的19号是侯宝林故居,牌子上的字是侯宝林生前好友、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题写的。

侯宝林先生虽离开我们多年,但随着故居的开放,先生仿佛又“回来”了,依然生活在街坊邻居和无数喜爱他的相声迷中,依旧在胡同里谈笑风生~

裕谦故居

三号院原为清代大臣裕谦的宅院。裕谦是蒙古族镶黄旗人,出身于将门世家,其曾祖班第曾是乾隆年间驻藏大臣、军机大臣,参与了平定准噶尔的叛乱,并在战役中壮烈殉国。裕谦的人生经历也同样是波澜壮阔。

裕谦24岁即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之后33岁的他便成为了荆州知府,不久又成为湖北省会武昌府的知府。46岁的时候,朝廷任命裕谦为江苏巡抚,主管江苏一省的军政和民政。裕谦在任期间,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裕谦对此非常深恶痛绝,并把查禁鸦片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他曾多次查处了湖北、江苏等地的烟贩,并销毁烟具,劝诫烟民。不久鸦片战争爆发,裕谦与手下士兵同甘苦,共抗敌。最终因寡不敌众,在定海保卫战中失利。后来,英军在拿下定海后大举进犯镇海,在这次战斗中,裕谦率领官兵浴血奋战至最后一刻,裕谦见败局难挽,投水自杀殉国。

道光皇帝闻讯,赠予其太子太保衔,并将其附祀于北京的昭忠祠,在他牺牲地镇海也建立了专门祭祀他的祠堂。

崇礼住宅

东四六条里最为显眼的建筑当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崇礼住宅。这个宅院和张家口的崇礼可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因为宅子的主人叫崇礼。崇礼是清朝汉军正白旗人,本姓姜,但是被讹传成姓蒋了,因此民间也管他叫做蒋四爷。这位蒋四爷的女儿嫁给了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涛,因此这一下子就使得他和皇家攀上了亲。崇礼的这所宅院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建筑精美程度上来讲,都可以算得上是东城区内数一数二的宅院了。

这套宅院分东、中、西三路,共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其中东路是崇礼和家眷的居所,西路是崇礼兄弟一家的宅院,中路则是由花园、戏台、祠堂等综合性建筑所组成的建筑群。

老舍故居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其中解放前九处,解放后一处。小羊圈胡同5号(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师范学校(今育幼胡同)、第十七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翊教寺公寓、西山卧佛寺、西直门儿童图书馆、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会(今北长街小学)、烟通胡同 6 号(今9号)是解放前居住过的九处。廼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老舍先生在这里居住直至辞世,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现纪念馆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丰盛胡同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书桌对着东门,一转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墙上书橱里的书籍,书桌是硬木镶大理石的。还有老舍生前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烟灰缸、台灯、收音机和台历等。就在这间小屋子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0余部剧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客厅中陈列着沙发、条案、硬木雕花圆桌、凳及多宝阁。南面向阳的窗台、茶几上摆着各种盆景、盆花。西墙上挂着著名国画家赠送的老舍喜爱的字画。据老舍夫人胡絜青说,原来这些字画几天就换一次,每换一次,老舍总要细细地看上半天。在这里,老舍曾接待过许多著名艺术家和中外友人。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东厢房是就餐的场所,西厢房老舍女儿居住。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天坛公园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月来天坛公园,可以欣赏“花映古坛”的美景。从天坛北门进入,到北二门、皇乾殿沿线一路,可以看到20多个品种的地栽月季花,终点到达天坛的月季园。1963年,在祈年殿西侧建成了这个月季园,该园为我国华北第一个专类月季园。天坛月季园占地1.3万平米,栽种月季1.5万株。而盆栽精品展示区则设在祈年殿,展示着古桩月季盆景、树状月季和精品大花月季。活色生香、尽显妖娆的月季花搭配古老大气、端庄典雅的祈年殿,是在别处看不到的景致。每年的月季花展都毫无悬念的吸引大量游人纷至沓来。

这么多景点,是不是很心动?趁这个周末,带上家人一起去看看吧!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