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保护性修缮长城古民居:修旧如旧,实现文化价值与宜居价值相统一

  • 2020-06-29 13:31:19
  •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李瑶

近日,延庆区对首批5座传统院落启动保护性修缮,张山营镇东门营村41号院率先开工。东门营村是明代长城城堡也是本市首批传统村落,正在修缮的41号院有200多年历史,曾是举人故居。眼下,工匠们正在秉承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这座古民居进行修缮。四个月后,人们可来此参观体验,零距离感受百年传统古民居的风采。

京郊延庆,历史上曾是军城、卫城,在这里,如今仍保留着不少数百年的传统村落和古民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延庆全区有8处代表性传统民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首个启动保护性修缮的东门营村41号院就是其中之一。

从延庆城区出发,一路向西,眼前的海陀山愈加苍翠壮美,在绿树环绕中,记者抵达位于张山营镇的东门营村。

沿着水泥路来到主街中部,步入路南的蓝色围挡里,41号院民居便映入眼帘。这座院落为倒座院,坐南朝北,首先呈现在眼前的是一进院正房的后檐墙,在后檐墙上部的三层砖檐上,从东向西依次悬挂着五块木匾。历经上百年的风吹雨打、匾上文字大多已脱落,但还是能隐约分辨出三块匾的内容:“德寿双全”“年高德劭”“齿德可风”。

步入院落,仿佛穿越到历史长廊。这座院子不大,220平方米,前后两进院,共有正房、厢房共5间,整体为木砖结构,坡屋顶上青石灰瓦,梁柱椽檩、窗棂门扇均为木制,虽没有奢华的装修、高级的规格,但本体保存完整、北方传统民居的布局和规制都可见一斑。一进院西厢房,院落的男主人孙殿宽老人如今仍在居住。据他介绍,这座院子已有200年历史,是从自己的爷爷孙寿龄手里传下来的。而他的爷爷,不仅是乡里的私塾先生,而且在科举考试中了举人。

虽然拥有着古朴的风貌,但历经200年风吹雨打,这座老院子已遍体鳞伤:房屋整体下沉、受力不均,梁柱糟朽、蛀根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有歪闪、断裂趋势,几成危房。

今年6月4日起,来自北京中兴文物公司的8位工匠进场,对41号院启动保护性修缮。修缮秉承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5间房、2个甬道等地上建筑物全部挑顶,按原形制、原构件、传统工艺和做法重砌、重做,缺失、损毁构件依照原有样式补配。

最先挑顶的是二进院正房,上周记者探访时,房子的大梁、椽檩均已挑开,并全部分类堆放在固定的物料区,连屋顶拆除出的土也都全部保留,用于之后的复建。房屋外墙则刚刚开始拆除,露出里侧的土坯和砖块。“像这面墙,拆除中,我们才能发现它的制作工艺:外墙是青砖、内墙是土坯,槛框下方是圆木支撑,砖的排列方式也有讲究,下面是五层十字缝、上面是五层空斗砖。”中兴文物公司工长赵强说,像这些都是边拆边记录,未来都将原工艺、原材料恢复。

不仅建筑修旧如旧,院内的文化意蕴也将全部保留。对于一进院正房的后檐墙上的五块牌匾、入口横额墨书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原件,都将重点保留,修缮完成后原位安装。影壁、屋脊、窗棂门扇等上面的精美雕刻件也将原位继用。

除了东门营村41号院,长城沿线重要驿站、本市首批传统村落——榆林堡村的四处院落也将同样作为首批保护试点陆续启动修缮。预计在今年“十一”之前,东门营村41号院的保护性修缮将基本完成。

延庆区文物管理所副所长于海宽说,传统民居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对于它们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延庆区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打造出一批古民居保护性修缮的示范,让传统院落得以保存,并让居住人住得舒服,实现文化价值和宜居价值的统一,这样愿意加入到保护性修缮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传统村落和民居才能得以更好传承。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