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应有尽有

  • 2020-06-23 13:56:11
  • 北京旅游网综合

“五月端午街前卖神符,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樱桃桑椹、粽子五毒,一朵朵似火榴花开端树。一枝枝艾叶菖蒲悬门户,孩子们头上写个王老虎,姑娘们鬓边斜簪五色绫蝠。”这首北平俗曲生动地道出了老北京端午节的习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各民族文化在此融合,所以端午节习俗丰富多彩,城市中也留下了很多历史遗存。古人如何过端午节?又有哪些习俗呢?

皇家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明清时,上自皇室贵胄下至黎民百姓,都十分重视龙舟竞渡。明代帝王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清顺治、康熙年间皇帝和王公大臣,在西苑乘龙舟泛游,雍正、乾隆年间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活动,线路长约600米,选手是宫中太监,训练有素。比赛时,9只龙舟经过皇帝观礼台前时必须停船片刻,以示受阅致礼。

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雍正十二月行乐图》,其中五月就是龙舟竞赛的情景。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装,与众皇妃、皇子欢坐于码头楼阁之上,数艘华丽的宫廷龙舟驰骋于水面之上。整幅画面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清朝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的《啸亭续录》记载:“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鹢首,络绎于鲸波怒浪之间。兰挠鼓动,旌旗荡漾,颇有江乡竞渡之意。”

福海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人工湖,仿照杭州西湖十景建起了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景点,湖区丘陵起伏,楼台迢递,约有六七华里。湖中心有三个小岛,即蓬岛瑶台。乾隆住在园中时,春夏秋三季常常坐船往来于小岛之间。端午节在福海举办龙舟竞渡时,还要召王公大臣前来一起观看,以联络君臣上下之情。乾隆皇帝《竞渡》一诗写道:“中流九龙舟,谁肯相参差。黄帽双飞桨,綵缕五色丝,纷逐锦标得,悬望霓旌麾。既闹旋亦寂,凭观有所思,我观竞之义,所包未可涯。聊举数端言,以当一解颐,四时唯其竞,双丸日夜驰,江河唯其竞,东去不复归。”

到了嘉庆朝,也遵循旧制在福海举行龙舟竞渡,场面极其壮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以雨泽愆期,罢演者多矣”。(《啸亭续录》)

采集蒲剑

“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一首流传于京城的歌谣,形象地描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和菖蒲驱逐瘟疫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民间谚语云:“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有香气,插在门口犹如悬挂一把驱除不祥的宝剑,可以斩千邪百毒。此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其根茎花叶可入药,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菖蒲夏季开花,花序密生而形小,呈黄绿色。所以每到端午节前后,人们便提篮去郊外水边采新蒲,然后回家酿酒。夏秋之夜,燃菖蒲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

北京人去哪里采集菖蒲呢?在皇城脚下有一条河,源于西山玉泉山,流经高梁河、积水潭、西苑,过金水桥,古时称御河,因两岸菖蒲丛生,民间又称为菖蒲河。这里河水清清,溪流潺潺,一开春河边的菖蒲便冒出新芽,到端午时节,蒲叶已长到两三尺高,郁郁葱葱,翠绿欲滴,生机勃勃。所以这里成为人们采集菖蒲的最佳场所。当然,昔日菖蒲产地绝非菖蒲河一处,什刹海、高梁河、护城河、清河、沙河、大通河等沿岸都盛产菖蒲。

太医捕蟾蜍

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天地纯阳,正气汇聚,万物至此皆盛,阴邪之气避而走之。此时,一些中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强,恰好入药,所以端午也是采药的最佳时节。民谚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而在老北京,有端午节捕蟾蜍之俗。这天,人们早早起来,到河边、池塘边捕捉蟾蜍,然后向其嘴里塞进一锭墨,将蛤蟆带回家,悬挂在屋梁上或其他背阴的地方,慢慢晾干,做成“蛤蟆锭”,具有消肿、清热、解毒功效。起腮腺炎可用蛤蟆皮贴于患处,身上长肿痈疙瘩,涂抹上一些研成末的蛤蟆锭,渐渐会消肿祛炎。由于药效好,连宫廷太医院也派人广为采集蟾蜍。

明人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太医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虾蟆,取蟾酥也。其法:针枣叶,刺蟾之眉间,浆射叶上,以蔽人目,不令伤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取蟾酥的方法。清人张朝墉《供蟾酥》写道:“莫从海上问三农,蛤蟆蟾酥取次供。蛇蝎不须逞狂毒,有人刺臂作双龙。”

南海子又称南苑,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碧波浩渺,潮湿温暖,草木繁盛,飞禽走兽、水中生物繁多,为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皇帝和后宫嫔妃们每年都要到这里游赏风景,捕猎玩乐。清朝时还是皇家操练阅兵的重要场所。康熙皇帝曾作诗描写南海子盛况:“清晨漫上晾鹰台,八骏齐登万马催。遥望九重云雾里,群臣就景献诗来。”

熙游避毒免灾

老北京有熙游躲避病毒的说法。熙游即游乐、游戏。《帝京景物略》记载:“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出,走马坛之墙下。”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到此游玩是希望仰仗天之神力以避毒。“南则耍金鱼池,西耍高梁桥,东松林,北满井,为地不同,饮醵熙游也同。”金鱼池位于天坛公园北侧,始建于金代,是金、元、明、清、民国期间饲养金鱼的地方,据史书记载,金鱼池在明清时期,占地几十亩,数十个鱼池,全部放养金鱼。岸上垂柳依依,池中波光粼粼,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每逢端午,从这里至天坛北墙,地势空阔,人们进行赛马活动,形成盛会。高梁桥、松林、满井都是明清时期北京城的游览胜地,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为老北京人春游踏青的佳所。

老北京城熙游的地方很多,玩耍的项目也是丰富多彩。熙游,既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又能躲避毒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祭神祭祖纪念先贤

纪念先贤的代表首先是屈原,他是忠于国家的代表;东汉时的曹娥是孝顺父母的代表;文天祥是民族气节的代表;钟馗是主持正义的代表。北京文人有端午节到二闸三忠祠上香的传统,祠内供奉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祠院宽敞,祠后有濯缨亭正临通惠河边。

最讲究的供品是玫瑰饼

初一给神佛和祖先祭祀的供品撤下来后就成了全家的食品。一般人家只供类似桃酥式的“五毒饼”,初五晚间撤供;中等人家再放上小枣江米粽子和鲜果,一天一撤,以防腐烂。富贵人家是供玫瑰饼,以京西妙峰山当年产的玫瑰花制成的饼最为高贵。用玫瑰花和以蜂蜜拌匀做馅,制成饼,上火烙,名曰端午饽饽,分为酥皮、硬皮两种,是高档细点,价格很贵,大约每斤八块,每块的价格相当于二斤白面,一般人家是吃不起的。五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一般人家是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以应节日之俗。

黄米小枣粽子最受欢迎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小枣最有名。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远郊农民推车进城卖的以黄米粽子为主。系粽子用马兰草,是北京特产。黄米小枣粽子价格比江米粽子便宜,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甭管黄米江米反正都是粽子,都是用叶子裹着的,只要吃上粽子,就算过上了五月节。粽子也是一种节日礼品,有钱者可包入多种果料,钱少者也可以包无枣的清水粽,既是节令食品,也可以当正餐。

佩带五彩粽子祈福增寿

五彩粽子是避邪物,其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街头有卖的,家中少妇少女也纷纷自己制作。除了五彩粽子以外,还有的巧手媳妇或姑娘,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有的缝制成樱桃、桑葚、茄子、豆角、芹椒、梨、柿、桔……把这些小型水果串起来,精致可爱。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争奇斗胜。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还可以将此饰品赠给意中人,当作表示爱恋的情物。

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自农历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葫芦花据说能辟“五毒”,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除贴葫芦花外,还有贴以钟馗为题材“朱砂判儿”的,有贴黄表纸上写有咒语的“天师符”的,其目的均是为了驱邪辟毒。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