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后代 “把这样的精神传下去”

  • 2020-11-24 11:08:40
  • 北京晚报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人们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在这里举行的“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感受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开展一个月来,观众参观热情高涨,预约平台上经常“一票难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谱写的雄壮史诗,激励着广大观众砥砺前行。

观展·现场

志愿军老兵现场讲述

“一觉醒来头发和地冻一块儿了”

走在展厅中,时常可以看到耄耋之年的老兵。他们是展览的参观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一大早,91岁的陈守训和89岁的老伴儿曾健专程从通州赶来。“我们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所以想来这里再回忆一下。”

1951年9月15日,陈守训作为23兵团36军106师的工兵入朝。“我们23兵团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三个机场。”陈守训清楚地记得,10月18日,美国9架B29王牌轰炸机分成三个梯队,在机场上方空投炸弹,“一个晚上投了两千多枚,把我们修的机场变成一片火海,正在那边施工的二团被炸死四百多人。”

在长津湖战役场景旁,老两口驻足良久。“当时修机场的时候,气温将近零下四十摄氏度,一觉醒来,头发和地都冻在一块儿了,穿的靴子也冻在地上了。”场景还原的寒风声呼啸而至,让陈守训仿佛回到茫茫雪野中。

“我们作为宣传队,就在阵地上用快板或顺口溜给战士们加油鼓劲儿:这个同志不简单,扛着枪杆往前穿!”曾健说,当时因为天寒地冻,再加上海拔高,喊口号都要喘着粗气,“但大家都不感觉苦,就要看看谁最勇敢!”

听到两位老兵讲述战争经历,从天津赶来观展的郭咏梅和儿子王天宇凑上前来。“我父亲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可惜他已经不在了。”看到陈守训胸前佩戴着1952年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郭咏梅倍感亲切,“我父亲也有一枚这样的纪念章,是我们的传家宝。”

王天宇小时候常常听姥爷讲起抗美援朝战争,对眼前有着同样经历的两位老人顿生敬意。“感谢您,祝您长寿!”王天宇道出祝福。“谢谢!”曾健很激动,用手抹了把眼角的泪水。

“我们应该谢谢您,保家卫国!”郭咏梅深情地说:“看到您就如同见到我父亲。”

志愿军后代含泪留言

“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永远的丰碑!”参观完展览,64岁的毕丙武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感想。“我舅舅就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他当时作为汽车兵负责运输,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毕丙武说,参观过程中自己拍了很多照片,回去要发到家庭群里,“让大家都真切感受抗美援朝战争多么不容易,今天的和平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继承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71岁的张新民含泪写下这段话。

“我父亲和岳父都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看到那些展出的实物和照片,就能想象得到他们当时如何九死一生。”张新民哽咽了,眼泪夺眶而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坚持用自己的血肉保家卫国。我们要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

观展·提示

●展期:至2021年2月

●地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票价:免费 实名预约

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消防救援人员、老年人(60周岁以上)和残疾人可走“免预约绿色通道”

观展·解码

志愿军缴获武器成“打卡”热门

“这就是美国造勃朗宁M1917式7.62毫米水冷重机枪,打一会儿枪管会发热,需要用水来冷却。”一进展厅,军事爱好者郭先生便被展柜中的武器装备吸引,不时与朋友交流。“瞧,这儿还有日本造的‘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机枪。”据解说员介绍,志愿军入朝初期使用的这些旧杂式武器装备被称为“万国造”。

从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步行军与美陆军师武器装备对比表可以看出,美陆军师拥有72门榴弹炮、64门高射炮、149辆坦克和35辆装甲车,而志愿军步行军在这些武器装备方面均为0。在运输汽车方面,志愿军步行军仅拥有100辆,与美陆军师拥有的1300辆相去甚远。

“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并没有让志愿军将士退缩。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从坦克到火箭炮、从冲锋枪到重机枪、从火焰喷射器到反坦克地雷……陈列台上,志愿军缴获的一件件武器成为观众争相“打卡”的热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果统计表显示,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击毁和缴获飞机4268架,击毁和缴获坦克1492辆,击毁和缴获装甲车92辆,击毁和缴获汽车7949辆,缴获(不含击毁)各种炮4037门。

美机残骸制成生活用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力量悬殊还体现在很多方面。“美军当时用的防寒物资一个比一个厚实。”展柜旁,观众刘女士对着志愿军缴获的美军鸭绒睡袋、军皮靴、皮手套、棉皮帽感慨不已。相比之下,志愿军涉水时用的油布水袜子、志愿军指战员为止渴含过的湿石子和给伤员做饭用的铁皮子弹箱,则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我方条件何等艰苦。

笊篱、舀水勺、水桶、菜锅、饭勺、筷子、擀面杖、菜刀、茶杯、报夹、书箱、小刀……在坑道场景中,摆放着志愿军战士用美机残骸制成的一件件简陋的生活用品。在最严酷的作战和生存环境下,志愿军战士继续进行着斗争。

坑道一侧,刊登在《人民日报》1951年5月9日头版的报道《朝中人民军队在朝鲜中部前线反击战中八天共歼敌军二万余名 击毁敌机架数相当美军一个战斗机大队》,记录下志愿军战士的辉煌战绩。

战士立下血书表决心

尽管武器装备落后,生活物资短缺,但志愿军战士依然能够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正是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英雄气!而这股气,充溢在志愿军战士亲笔写下的决心书中。

“不管敌人有多么疯狂……我和我们全连所有同志一样,都有决心、信心,管叫敌人只能活着来,不能活着去。”

“我只要有一口气,都不让敌人一寸土……”

“保证做到硬骨头,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不喊……”

展柜中,一张张泛黄的纸张下面,还陈列着一份志愿军战士的血书。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透出的血性分毫未减。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在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第179团1营副政治教导员杨石毅的入朝作战记事本里,还记述了长津湖战役期间,该营2连7班、8班27名同志在阻击美军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的情形。

“他们为反坦克而离开了工事,因为打坦克是越近越好,足以证明他们虽然初和坦克战斗但没有害怕它……我们又看到了二十七位烈士倒在血泊里的情况,他们的子弹已打完,手榴弹已打完,每个烈士的小手指上还挂着三四个一两个的铁圈……”

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7653位烈士们,用鲜血染红了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他们的英名将永垂史册。

本报记者 宗媛媛

本报记者 饶强 摄

制图 冯晨清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