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影打造全新“梦工厂”:70岁“八一楼”修旧如旧 厂区将建电影文化雕塑公园、电影博物馆

  • 2021-02-05 13:21:28
  • 北京晚报

“2020年标志着电影史上的一个转折:好莱坞的头把交椅和领导地位到了中国手中。”2021年1月8日,法国《费加罗报》网站发布了题为《中国,新的世界电影中心》的文章。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在积极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成为全球恢复最快的电影市场,全年电影总票房达204.17亿元。

提起电影,人们总爱说它是“造梦的艺术”,那么电影制片厂,无疑就是“造梦的工厂”。位于北三环中路77号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简称北影厂),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最负盛名的“造梦工厂”。2019年,北影厂启动了近现代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统称为“八一楼”的三栋老建筑,即主楼、洗印楼、录剪楼,迎来了70年来的首次大修。2021年,修缮完工后的“八一楼”重新亮相,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首都电影文化新地标。

保护修缮

“八一楼”里诞生家喻户晓经典影片

“就在这间会议室里,我们开了68次会,研究北影厂保护修缮过程中的难题。”时至今日,北影厂厂长宋振山还能回想起几十年前拿着批条去电影资料室查阅资料的情形。

电影资料室,就在北影厂的主楼里,沿着老式旋转的中央楼梯拾级而上,所有的房间以楼梯为中心在东西两侧均匀排开。据老职工回忆,主楼共三层半,一层是生产、宣发与财务,二层是厂办、保卫处、人事处和厂领导,三层东半边是文学部和《电影创作》编辑部,西半边是导演室,剩下的半层是阁楼,即北影厂的资料室。“那是一段光荣与梦想的日子。”宋振山说。

创建于1949年的北影厂,是中国三大电影基地之一,有“造梦工厂”之美称。这里走出过谢添、陈凯歌、田壮壮等一大批优秀导演,也制作出《祝福》《青春之歌》《茶馆》《骆驼祥子》《林家铺子》《小花》等一批家喻户晓的经典影片。

北三环中路77号的厂区,是北影厂的第三个厂址。厂区内的建筑采用的是苏联建筑风格,从高空鸟瞰,主楼、录剪楼、洗印楼三栋楼围合出八一的形状,故合称为“八一楼”。

70年老楼首次大修要恢复历史风貌

“北影厂历史建筑在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工程建设、设施构造等方面均反映了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科技含量,对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史提供了有利的历史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专家团队评价。

2007年12月,北京市公布第一批《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北京电影制片厂近现代建筑群被列入其中。然而,就像人体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退化一样,随着时间流逝,以“八一楼”为代表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出现建筑外立面残破、屋面防水失效导致屋顶渗漏、构造层材料老化等问题,现状与建筑历史风貌不符。

2015年,北影厂启动“八一楼”修缮保护规划,经过长达两年的修改、雕琢,最终形成了一套尊重历史的保护建设方案,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上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并让其适用于未来使用。这也是“八一楼”70年来的首次大修。

修旧如旧

5个月打磨出老建筑原状外立面

2019年2月20日,北影厂近现代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合同工期503天。“进场后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建筑外立面的复原。”施工方北京城建亚泰集团北影厂修缮项目技术负责人张艳豪介绍,由于此前曾经历过几次小拆改,“八一楼”外墙的砖块上普遍被刷了涂料,最厚的能达到2毫米。要想恢复外墙的原貌,必须将涂料清洗掉,可鉴于砖块已经出现了老化乃至局部酥碱的情况,传统的脱漆剂清除法容易在清除涂料的同时也对老砖块造成损伤。

“能不能既将涂料清洗干净,又不损伤原有砖块?”为此,项目团队选择了效果最佳的高压喷水法:工人们先用高压清洗机为墙体“脱漆”,随后再用钢丝刷对局部未清理到位的边角处进行人工清洗。

“5800平方米的外立面,每一平方米都是少一分嫌轻,多一分嫌重,‘火候’掌握很重要。”项目书记李国庆特别提到,工人们要反复摸索,去找准机器和墙面的最佳距离,“40厘米、30厘米、20厘米,一点点缩进。”

脱漆完成后,对于砖块表面的风化,工人们再使用以砖灰、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水泥等为原料的特质“砖药”进行打点、整修,以减少砖的剔补数量和对结构的扰动破坏,达到整体外观一致的效果。

“我们用了5个月的时间,一点点打磨,才完成了外立面的修复。”李国庆不无自豪地说,修缮后的外立面仿佛和老建筑浑然天成,就连古建专家都说好。

“像修文物一样修缮近现代八一楼”

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三原”原则贯穿于“八一楼”修缮的始终。

三栋建筑的门窗是上世纪50年代的产物,使用的均是老式的合页、风钩,早已在市面上销声匿迹。为此,项目部四处寻访,终于在河北沧州南皮县找到了一家厂商,愿意按照尺寸定制加工这些五金件。“12000个合页,3500个风钩,5000个插销,建筑里用到的近2万个五金件都是通过定制化方式生产的。”张艳豪说道。

屋面的红色陶瓦亦是如此。由于屋面瓦片破损严重,约95%的面积均需要更换新瓦。项目部拿着仅存的老瓦在周边三个省份跑了一圈,前后历经四轮修改,经古建专家团队认可后,方最终确定方案,烧制出了一批从外观表面、规格、性能到颜色、纹饰均与原始瓦件基本一致的新瓦。

“就连陶瓦背面的纹饰也和老瓦基本一致。”从业13年、曾参与过曹雪芹故居修缮等古建工程的老瓦工陈海青也告诉记者,挂瓦施工的全程均是按照“古法”进行,沿着檐口由上到下、自右向左的顺序,钉装顺水条、挂瓦条、调脊、挂瓦,“尽管不算难活儿,可每一步都有技术专家坐镇指导,力求做到最好。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像修文物一样修缮这个近现代建筑群。”张艳豪说。

未来可期

六大功能于一体 北影厂迎第二春

冬日午后,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修缮一新的录剪楼,在老式的水泥地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悠长的走廊尽头,仿佛依稀可见当年人声鼎沸的景象。时光对建筑总是格外有情,连带着时钟似乎都慢了半拍。录剪楼外,鸟儿从低空飞过,曾拍摄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荣宁府”,默默矗立在一隅。再远处,已停止使用的摄影棚也计划于今年启动修缮。

“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这是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名言。建筑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一座历史建筑就是一幅沧桑画卷、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传说,甚至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因此,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绝不能一拆了之,而要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去保护它们。

宋振山透露,修缮后的“八一楼”将重新成为电影创作与交流的中心。此外,北影厂主区136亩的土地上,还要规划建设电影文化雕塑公园、电影博物馆区,电影文化长廊等。未来的北影厂,将成为集结电影创作、电影交流、电影传承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首都电影文化新地标。

北影经典电影 几代人的记忆

历史档案

北影厂曾三度搬迁

北三环中路77号,其实已经不是北影厂的最早厂址。

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接收北平后,从延安及各革命根据地抽调了一批从事电影工作和文艺工作的干部,在新街口原来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电影企业公司第三电影制片厂的位置,成立了北平电影制片厂。新中国成立后,北平电影制片厂改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即北影厂,第一任厂长为田方,1951年由汪洋继任。自那时起,北影厂厂址历经三次搬迁。

第一次搬迁 1956年

为了适应拍摄长故事片的要求,厂址从新街口搬到了安定门外小关的位置。《中影史料》中如是记载:“1956年1月,苏联建筑师库德里舍夫等4人来到北京,协助北影规划新厂建设。1957年底,汪洋通过苏联专家向电影局推荐、选定北京北郊的小关,计划征地一千多亩,完全按照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规模施工。前面是生产区,后面是外景场地。这个方案是听了苏联专家的意见,经电影局报国务院批准后施工。”

第二次搬迁 1969年

由于安定门外小关的厂区位置偏僻,地势低洼,边上货车经过时噪音很大,影响录音,因此将北影厂搬至北太平庄的原铁道部党校,也就是现在“中央新影”的位置。

第三次搬迁 1970年

经周恩来总理等领导批示,由原国家计委批复,拟利用北太平庄原总参测绘学院旧址重建北影厂,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北影厂所在。据老艺术家介绍,上世纪70年代,北太平庄一带还算是郊区,周边还有农田,比较适合影视剧的拍摄。搬到北太平庄后的北影厂,生产出的第一部电影是样板戏《海港》。拍摄完2009年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之后,北影厂的三个摄影棚即停止使用。

本报记者 赵莹莹 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 编辑:张晓芳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