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文房四宝,为何琉璃厂这么优秀?

  • 2021-02-20 10:39:19
  • 文旅北京

文房四宝各地都有,但是在北京,说起文房四宝就不得不提琉璃厂文化街里的老字号了。

众所周知,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是文房四宝、古玩字画、古籍碑帖的集散地,素有“中国文房四宝第一街”之美誉。与文房四宝有关的老字号——荣宝斋、戴月轩、一得阁,均坐落于琉璃厂文化街,也都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修人文以润繁华

百年荣宝斋

荣宝斋是京城经营文房四宝的百年老店,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雅意得名。荣宝斋店铺位于琉璃厂西街北侧,占据北半条街,阁楼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怎一个气派了得!

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综合性文化企业,拥有“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木版水印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复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其技艺的巅峰之作;装裱则是北派装裱——“京裱”最集中的体现,其修复国画技术在国内外堪称一流。

2008年,刘佩琦、张嘉译等老戏骨联袂主演的《百年荣宝斋》成为经典,以电视剧的形式讲述了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发展史。电视剧不仅仅停留在讲述,更把普通文化人、生意人的民族气节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当百戏之祖的昆曲与百年老字号邂逅,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相隔十年(2018年),北方昆曲剧院推出昆曲《荣宝斋》,讲述清朝末年荣宝斋掌柜殷杰为保护国宝,在挖掘重兴木版水印技术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多艰的故事。全剧将浓郁的京城特色与昆曲的唯美婉转有机结合,以殷杰与吴婉秋的爱情故事为主脉,再现了国运盛衰与个体命运、文化荣辱的关联,让观众耳目一新。

荣宝斋凭借其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和精湛的传统技艺,一直有“名人”光环,受到朱德、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关怀,得到鲁迅、郭沫若等文化巨匠的手泽。其实,荣宝斋还有一重身份——对外交流的窗口,作为“东方文化艺术的橱窗”,荣宝斋还吸引了无数海内外的艺术家、美术爱好者、社会名流、政府官员、文人墨客,成为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

笔尖上的文化

戴月轩湖笔

浙江湖州的毛笔闻名中外,是中国古代毛笔制作中重要的流派之一,其工艺水平的最高代表就是纯羊毫笔的制作技艺。在北京,专营湖笔的老字号要数“戴月轩”了。

戴月轩笔店坐落于琉璃厂东街,始建于1916年。其毛笔做工精细,具有“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的特点,深受文人墨客的欢迎。齐白石曾为笔店作画,陈半丁、赵朴初为笔店题写匾额,张伯驹则亲作一首清平乐赞美戴月轩。新中国成立以来,戴月轩便为国务院办公厅专供湖笔,老一辈革命家所用的湖笔均为戴月轩定制。

正如“君子四德”一样,一支好的毛笔也要具备“四德”,即“尖、齐、圆、健”。尖,笔锋收起后要形如尖锥;齐,笔锋展开后的毛锋要整齐;圆,笔肚要饱满圆润;健,则是对笔毛劲健、充满弹性的生动形容。

在戴月轩,“四德”不仅是制笔的标准,更是做人的标准。以德制笔,以德做人,用“四德”精神,维护老字号的声誉,促进老字号的发展,传承传统技艺。

墨香中国

一得阁墨汁

中华老字号一得阁始创于1865年,由谢崧岱先生于同治四年创办。乍一听“一得阁”有点拗口,却有深意。“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店名就是以两联首字取名为“一得阁”,谢崧岱亲自书写的匾额“一得阁”至今保存完好。

经过155年的洗礼,一得阁几代人在辗转变化中适应和发展,保持着制墨行业的领军地位,这既是一得阁的发展史,也是墨汁行业的演进史。目前,一得阁是中国最大墨汁生产厂家,并在汉文化圈畅销,制作技艺已被纳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一得阁有两拜两不拜,还有三个墨圣,您知道吗?

一得阁作为清朝的老店铺,一不拜佛,二不拜财神,每逢年、节或收徒拜师之时,上香敬贡,先拜墨圣,再拜掌柜。它的三个墨圣则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宋代的制墨名家晁季一和明代的沈继孙。

在古代,文房四宝是唯一的书写用具,曾是文人生活必需品;现在,文房四宝已不再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离普罗大众也越来越远,成为小众文化品,是现代文化人的身份标签,但它们仍然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

荣宝斋、戴月轩、一得阁这些老字号本身即是文化,也是文化的载体,它们看似普通,却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精髓与神韵,远行天下,拥抱世界。

  • 编辑:方月月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