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的烟火气,都写进了书籍里

  • 2021-11-19 09:39:04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着名的老北京胡同。而在这些迷人的四合院,每个时代都在演绎着精彩的的故事,有生活的苦和乐,有邻里的欢和暖,还有一幕幕温馨的瞬间......翻开这些书籍,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京城四合院里的烟火气吧!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生动描绘了抗战时期北平的社会风貌,刻画了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歌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中日全面战争的序幕,也彻底打乱了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古老而平静的生活。长篇巨著《四世同堂》讲述了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小说的开始,祁老太爷在作者京腔京调的娓娓道来中出场了,紧接着,在对祁老太爷眼中的家常琐事、邻里关系的朴实叙述中,这个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以及生活在小羊圈胡同的祁家、钱家、冠家等城市居民慢慢呈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在《四世同堂》里,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先生、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用文字记录下一代中国人的民族记忆,这是一幅流动的老北京风俗画卷,一部荡气回肠的“平民史诗”。

小说的最后,“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画面由此定格,一份记忆慢慢浮现……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个朋友。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全家福》

著名女作家叶广芩的长篇小说《全家福》,描写的是居住在北京四合院中王满堂一家及其邻里几代人五十年恩怨情仇、生死沉浮、悲欢离合的动人心魄又发人深省的世俗生活故事。

作者娟秀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线一为人生准则的古建队长王满堂,倾心顾家,对儿孙呵护备至而耗尽心力的大妞,热心助人却时刻不忘“敌情”观念的治保主任刘婶,时乖命蹇却对生活泰然达观的周大夫,以及柱子、刨子、门墩、坠儿等年轻人。小说在社会嬗变中展开故事、深化了爱国爱家、热爱生活、数爱生命的主题。其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全书处处表现着北京人对生活、对世事的积极态度和达观性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风俗画卷,读来饶有韵味,回味无穷。

《钟鼓楼》

故事发生在1982年12月12日这天上午5点到下午5点,四合院里薛家办喜事,在这场婚礼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状况:一位女大学生单恋着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和他的对象被一位农村姑娘骚扰,一位离过两次婚的女性追求一位副部长,北京乞丐后代到婚宴上蹭吃蹭喝。被一位老头不动声色地点穴,一位老编辑和一位文坛新秀发生争执……局长、编辑、翻译、大学生、工人、医生、演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齐聚一堂。

《钟鼓楼》中还包括北京钟鼓楼、四合院的变迁,饭馆、结婚风俗的变化,武术方面的知识等,还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特色,例如“什刹海”“豆汁”“地安文化大街”“老人岛”“荷花市场”等。

《胡同的故事》

《胡同的故事》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收集了冰心、季羡林、史铁生、汪曾祺、舒乙、毕淑敏等四十余位著名作家对自己的胡同生活的记录,每人一篇,各有千秋。

这些作家中,有些在胡同中居住了数十年,有些则只是于胡同中短暂居住。由于居住时间长短及在不同地区的居住经历等原因,他们对胡同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情,每篇文章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北京的胡同生活。

《四合院活物记》

作家崔岱远用自己最熟悉的北京话写下这本书,书里记的是四合院里的种种小生灵,还有与之相关的一些故事、一些情感、一些时光和一些人。

书里的六十篇短文,每篇读起来五分钟,让我们的身心沐浴在树影、花香、鸟鸣、虫唱的童年时光里。书中地道的京腔京韵,时时使人想起老舍、林海音、叶广岑笔下的老北京。

让我们推开一扇斑驳古旧的如意门,走进一座生机盎然的四合院,看看院子当中的花鸟鱼虫,和老街坊们用清亮诙谐的北京话随便聊聊天。

《我们的老院》

《我们的老院》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的散文作品集。这部作品是这位饱经岁月沧桑、历尽世事浮沉的作家,在追忆逝去的青春往事时留下的又一缕人生况味。老院,老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也是这座古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重要的一方舞台。这里铭刻了历史的变迁,这里有专属于一个社会群体的故事与传奇。它就像是一座民俗风情浓郁的博物馆,烙下了各种平凡人的平凡印记。在作品中,作者以朴实平和的文字,讲述着自己童年的无忧时光与青少年时代的阵痛与迷茫,同时也纪录下了那些发生在院子里的喜怒哀乐、苦痛与忧伤。我们也得以在这个微小的生活空间中,窥见一个时代普通国人的生存风貌。如今,老院的逐渐消失引发了老北京人一种强烈的文化焦虑感,这是整座城市历史的失忆。而这部作品,正是肖复兴先生以一位知识分子的担当,对伴随几代人一起生活成长的老院进行的一次有力度、有温度的历史书写,它为人们留下了一段仅属于这座城市的心曲。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