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魏第四代传承人魏国秋:一生只做一件事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自古以来,放风筝就是中国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说起风筝,自然就想到津门三绝之一的“风筝魏”。2008年,“风筝魏”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百年历史的“风筝魏”,正从中国飞向世界。民间风筝手工艺人很多,他们大多是从小就喜欢风筝,痴迷风筝,慢慢地便把风筝作为了终生的事业。
 
探访霍庆有的“年画博物馆”
杨柳青木板年画始于明代,在清朝雍正年间最兴盛,当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可谓是“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年画因此以产地得名。后来因历史原因年画衰微,好在后人们没有放弃,如今杨柳青木板年画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专访国家级非遗——戏法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
天津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之一。大部分人对于戏法的了解不多,可能都没有看过一场真正的戏法表演,其实古典戏法泛指中国传统幻术,表演风格强调古色古香,因此被称为“古典戏法”或“古彩戏法”。戏法各门派传承谱系严谨,从清朝中期第一代艺人算起,至今均有五六代传人,代代均有闻名海内外的戏法家产生。
 
蛤蟆吐蜜第三代传承人刘自起:心怀敬畏 行有所止
蛤蟆吐蜜是天津传统小吃,早先它并不是小吃类,而是更高级的“小货儿”类,取名有招财进宝之意。周身裹着白芝麻,棕红甜蜜的豆馅吐了出来,形似一个在那蹲坐的蛤蟆,而且这个方向一致的“吐”口不是用刀切的,也不是用手扯的,更不是被馅挤爆的,而是在烤炉里自然裂开的。


北京旅游网  2002-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