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古人居然是这样夜观天象的……

  • 2021-07-08 15:41:49
  • 北京旅游网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天上的星河不断流转变换,充满智慧的古人能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制定历法推断农时,那他们是怎么夜观天象的呢?

今天就和小北一起来到古观象台一起看看吧。

被高楼大厦包围着的古观象台宛如时间静止一般,青铜制天文观测仪器气势雄伟,静静伫立于古台台顶。

时间在这些仪器身上留下了痕迹,但是并没有掩盖它们的光彩。

北京古观象台最早可以溯源至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观象台北侧建立了一座司天台;而现存的古观象台遗址建于明正统七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

作为皇家观象台,八大清制天文仪器底座上大多雕刻有龙纹样式。

天体仪四根立柱撑起地平轴,连接处雕刻有威严的龙头。与地面垂直的子午圈顶端雕刻有火焰形状的铜球。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演示天体的运动,不论白天夜晚都可以了解当时天空的实际星象。还能进行黄道坐标、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的换算。

赤道经纬仪则是由一条正在腾云的昂首巨龙撑起的,设计上参考了十六世纪欧洲著名天文学家第谷的天文仪器。主要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和纬度以及真太阳时。

由双龙底座组成的黄道经纬仪是我国第一架独立的黄道坐标系统观测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天体的黄道经度和纬度以及测定二十四节气。

要用来测天体方位角和地平高度的地平经纬仪状若拱门,中间的扇形宛如一张拉满的弯弓。这是唯一一架没有采用祥云和龙装饰纹样的仪器,呈现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风格。

这些铸造精美而气势雄伟的天文观测仪器本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作。

古台院内的紫微殿内陈列着“中国星空”主题展览,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即使没有望远镜,聪明的古人也会创造出精巧的测量仪器,用自己的双眼仰望星空,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复杂的天文图。

当我们现在站在古观象台仰望这片星空时,不禁想起五百年前也有一群人站在这里,他们曾用手中的标尺一点一点绘制出整片天空。

暑假期间来古观象台,你也有机会参与绘画中国古星图活动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东裱褙胡同2号

  • 编辑:臧瑞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