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紫禁城,大家立刻能想到巍峨的宫殿、庄严的皇城和无数的故事。按理说,紫禁城应该是皇帝住的地方,但为什么北京还有三山五园那么多皇家园林?就是因为,清朝的皇帝不爱住紫禁城!

皇帝首选——圆明园
清朝皇族很少住在紫禁城,一年之中有绝大部分都会住在圆明园。皇帝在那里批阅奏折,接见来使,甚至科考殿试也在那里举行。
皇帝常在之处即帝国中枢,圆明园名号不如紫禁城堂皇,分量却丝毫不输后者。圆明园专家说过,“一座圆明园,半部清代史”。有人甚至认为,半部清史也许只是谦虚的说法。
皇帝经常住哪?
康熙帝常去畅春园,雍正帝则常在圆明园,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几位皇帝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圆明园办公和生活。
颐和园的西太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为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和同治、光绪两位皇帝主要在颐和园度过。
皇帝住的远,上朝怎么办?
皇帝们在西郊是舒服了,王公大臣可就吃苦了。从京城到西郊园林的距离,有二三十里之遥,大臣们去参加皇帝主持的“御门听政”,那就要更早起床,走更远的路,“诸臣每夜三更早起,朝气耗伤”。如果遇到风雨天气,那就更受罪。
康熙帝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体谅大臣,下旨将早朝时间由春夏早6点、秋冬早7点分别延后一小时。尽管如此,王公大臣往返一趟也很折腾。
为什么都不爱住紫禁城?
紫禁城没有什么绿化可言,连一棵树都少见,这样的生活环境自然不会让人感到舒服。另外,皇帝们居住的养心殿被高墙围挡,空间并不是十分宽敞,给人以压抑之感。
为了寻求更惬意的生活、更舒适的办公条件,康、雍、乾三帝都斥巨资在西郊建设园林式的行宫。这些地方花木扶疏、山水相依、亭台相连,还养着珍禽异兽,身在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皇帝们自然不愿意回到刻板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