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时候开始,北方就有一种说法,说“京油子”、“卫嘴子”,就是说北京人油滑,天津人能侃,那么以前的北京人,真的那么油滑吗?
谁都不得罪
在以前,皇帝一言九鼎,一句话可以让人升官,也可以让一个人丢官丢命,做他们的佣人就有一定的风险性,官被抄家的时候,佣人的财产可能同时被抄,甚至和老爷一起杀头。所以当佣人既要巴结老爷,好多得点赏钱,又要与老爷保持一定的距离,免得自己吃挂络。

对谁都有心眼
一个要饭的人加入了帮伙就有了势力,一个妓女受到王爷的宠爱就是有了靠山,所以昨天的下三赖也许今天就抖起来,昨天的豪门客也许今天就讨了饭。看过突变大事太多的北京人,不得不多长几个心眼,和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谁都不过分地亲密,谁都不得罪。而且发现风向不对,也会马上转舵,来个好汉不吃眼前亏。
谁都抬举
为了不得罪人,北京人说话总是把自己压低,把别人抬高,由此创造了“您”和“怹”这两个尊称。
讲话文雅
真正的北京人是不说脏活和粗话的,连口头语都没有,倒不是所谓的素质高,主要是怕养成习惯,一旦在老爷面前不留神溜达出来一句,那可就要倒大霉了。所以,老北京话里没有骂人的语言,只有挖苦人的语言。

京油子无大错
真正的老北京人,没有一个犯大错误的,没有一个上大当的。就是因为他们在意识上只求平安、塌实,在行为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强了,做什么都左顾右盼。外地人看北京人这么事故,这么于是就生出了“京油子”这么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