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两岁时我带她来这儿吃过饭,今天带着外孙来,找找30多年前的味道。”说话时,吕女士和姐姐坐在来今雨轩茶社的木制方凳上,等待着刚下单的冬菜包子、豌豆黄、小桃酥和茶饮。她说,今天把菜单上“能点的都点了”,还打包了6个冬菜包子带回家,为的就是再回味一把当年的感觉。
来今雨轩茶社位于北京中山公园内。曾经,这里是进步人士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今年,这里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31处旧址之一对外开放,是“展用一体”、为来者提供多重体验的文化空间。
中山公园研究室主任盖建中介绍,2020年3月起,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打造红色文化实景课堂,营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依据史料部分还原了党的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期间来今雨轩的历史原貌和茶社功能,同时进行文创食品的开发,打造出一个集观展、品茶、读书、交流为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在来今雨轩一层的茶厅,恢复了当年革命者、先进文化人士在此活动时的茶座陈设,展示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会员的著作,并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在中央公园发表《庶民的胜利》等内容的视频。
二层阁楼上则开设了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两个主题展区,游客可在此免费观展:李大钊、朱自清、巴金……区域内展出曾在学会和研究会活动的文化名人肖像和小故事。有游客表示,在楼下看到展览后就被吸引过来,这样的展示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据中山公园统计,自6月1日开放以来,截至11月17日,来今雨轩共接待游客31410人次。在中山公园管理经营科科长郑思光看来,今年来今雨轩推出的冬菜包子等文创食品走红的原因有二:一是承载了当年先进知识分子常聚来今雨轩时的历史和不少“老北京”的儿时回忆,二是“高桩”“提26褶”的冬菜包子,制作工艺在京城独具特色。
近年来,北京将小微展览、阅读空间融入文创产品,打造复合型文创空间,不断拓展公园服务功能。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四级调研员李艳介绍,目前市属公园共开发了13个品类共5400多种文创产品,包括文化书籍、影视作品、生活用品、食品、美妆服饰等。全市公园中包括文创商店、阅读空间、特色餐饮场所等在内的文创空间已近50处。
多功能的文创空间使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访客都能找到乐趣。郑思光介绍,在今年开业后来到茶社的游客中,有在恋爱时到此约会、至今仍记得当时二人坐过桌位的老夫妇;有在红色文化展示区找到了昔日战友所著书目,连续三天只看一本书的退伍老兵;还有准备好资料、带着问题来到茶社阁楼两个主题展区做红色历史调研的中学生。
目前,茶社内的红色文化展示区里有通过中国书店购入的千余本书供观众阅读,包括当代红色书籍和郑振铎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代表作,游客可在品茗之余读书明史。郑思光谈到,茶社也在计划和中国书店进一步合作,尝试通过新书发布、沙龙、研讨会等形式拓展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