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位于顺义区龙湾屯镇燕山余脉歪坨山下,它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
焦庄户地道是全国地道保存最完好的地方,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地道核心区修缮项目,修缮完成后将开放多个地道出入口,增设多条参观路线。
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先睹为快”吧!在地道中体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


焦庄户地道是冀东地区人民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中逐渐形成的。开始时只修建了一些独立的隐蔽洞,只能隐藏两三个人。后来,随着斗争的开展,焦庄户军民不断地总结经验,将洞与洞之间挖通,形成了地道。然后又不断改进和扩大,和邻近几个村庄挖通,最后形成南达龙湾屯、唐洞,北至大北坞,一条全长约11.5公里的地道网。
此次地道核心区修缮项目对地道内部加固、修缮地道通往锅台、炕洞、会议室、瞭望楼等支线、更换地道内部照明、护栏、指示牌等设施。在提升游客安全保障的同时,“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地道战的状况。
“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准备战斗,准备战斗!”进入地道,就会响起声声警报声,让人禁不住紧张起来。
图片昏暗的油灯,狭小的空间,四周的喊杀声,只能半蹲着前进,稍不注意就碰得头晕眼花。空气中弥漫着潮气,手摸墙面,湿湿的透出冰凉。突然,脚底下略微一沉,似乎踩到了什么“机关”。低头一看,是一个水箅子。这个就是当年的“陷阱”,一般处在地道入口和岔路口,有1至2米深,地下铺有竹签,用以消灭胆敢进入地道的敌人,现在为防止地道积水铺上了水箅子。
每隔几十米,墙面上都有一个大半个人高的凹槽,这是当初的单人掩体,在地道内用于民兵掩护和伏击敌人。旁边还有物品存放处,可以用来存放弹药和物品。
地道洞口一般都设计得很隐蔽,如炕洞、墙柜、锅台、猪圈、柴棚、驴槽、水井等,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民兵瞭望楼,五层18米高,是焦庄户村民三天三夜时间修建成的,与地道相通。一旦发现敌人入侵,拉响警钟,迅速进入地道准备战斗。

碾盘射击是地道中的攻击型设施,常常被放置在村中央或较为重要的交叉路口,人在地下通过射击孔既能够很好地侦查敌情,又可以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翻板是地道中重要的的防御型设施,可以起到防毒、防烟和防水作用。翻板成“凹”字形,人通过翻板后,将两端木板盖上,用黄土与水进行密封,将地道分支隔断,可有效地阻止毒烟、毒气、水的通过。
红色之旅等您开启准备好冲刺“打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