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近距离触摸延安那片红色的土地

  • 2022-03-18 14:05:48
  • 人民网-《人民日报》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如今,在首都北京,广大市民和游客不需要再“梦回延安”,在京城就可以领略宝塔山的胜景,重温延安时期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

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的“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仿佛跨越了时空的遥远距离。微缩宝塔山、36孔青砖窑洞,毛主席坐过的沙发、周总理用过的马鞍及发报机、纺车,欢腾的陕北腰鼓、民歌和精巧的剪纸,延安的小米、吴起的荞面……看着这一切,每一位参观者的心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亲近延安那片红色的土地。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工作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和指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2007年底建成的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占地20亩,建有多个展厅。其中的“延安精神展”展厅里展出了几百幅照片和300余件手稿、100多件实物,再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工作、生活的场景,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延安精神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今日延安展”、“延安民俗文化展”、“陕北特色产品展”等展厅,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延安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产品,展现了今日延安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示中心还开辟了专门的知青展厅。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北京有2.8万多名知识青年到延安插队落户,工作生活。200多幅照片和100余件实物记录了知青们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照片上知青脸上洋溢着热情,参观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激情和远大理想。

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前,参观者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观看。在八路军第359旅开发南泥湾的照片前,参观者通过听讲解了解到,当时部队住的草棚“漏风、漏雨、漏太阳”。但他们用两年的时间,在南泥湾开垦出耕地10余万亩,做到了“当兵的不吃公家粮”。围在“南泥湾”的照片前,大家敲着节拍,唱起了《南泥湾》。一位名叫李朋的参观者留言道:“听了讲解,我确实感慨万千。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下去,让更多的人都接受延安精神的光荣传统教育。”

自2007年底建成以来,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