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京城这处沉睡500年的“神秘之境”将要被“唤醒”了!

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处神秘古建筑:皇史宬(chéng),又称表章库,位于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占地8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 、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建筑群,也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唯一一座砖石结构档案库房。其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 (1534年),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皇史宬的前院逐渐演化成了居民宿舍大院,随着时代变迁,大院内违建林立,私拉电线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在2019年底,皇史宬已经完成了文物腾退工作,而在5月6日,拆违工作终于正式启动,将持续50天,拆除完毕后恢复皇史宬整体古建风貌。
此后将由故宫博物院对文物古迹进行原貌的修复,此次拆违对于古建修复、中轴线申遗等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历经近500年的风吹日晒,风雨洗礼,皇史宬俨然成为了一处沉睡于紫禁城之侧的古迹,鲜为人知。
坐落在后院的正殿气势恢宏,据记载,此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通高19.42米,南墙厚6.10米,北墙厚5.84米,东,西墙厚3.70米,仿古代“石室金匮”之制建造。
皇史宬的大殿乍一看,与故宫紫禁城的宫殿并无二致,红墙配黄琉璃瓦,但仔细观察却又截然不同。

这间大殿通体砖石砌成,全部结构为砖石拱券、石门、石窗、石额枋、石挑檐,整个建筑没用一钉一木,是谓“石室”。正殿为拱券式,没有一梁一柱,相传是参照南京灵谷寺大殿的格局建造,是京城最古老的无梁殿建筑。
因为用于珍藏皇家档案,殿内建有一条巨大的汉白玉的须弥座,座上放着152个铜质鎏金并有蟠龙形象的樟木柜,取“石室金匮”之意。雕龙的“金匮”至今仍完好保存,映入眼帘,仿佛穿越百年。

无梁殿建筑与“石室金匮”的设置,犹如双保险,防火防盗防雷电,防潮防霉防污染,还防虫吃鼠咬猫挠狗叼。著名的《永乐大典》的副本就曾珍藏于此,其正本藏于文渊阁。

明朝末年,文渊阁失火,《永乐大典》正本被毁,而副本由于珍藏在采用防火结构的皇史宬,才得以幸存,流传至今。此外,清代的《清实录》也在皇史宬就保存有一份。
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陆续拨出专款对这幢古建筑加以修缮,如今皇史宬依旧很少对公众开放,至于未来如何,只能等拆违工作结束后到时再看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