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圣地爱国之旅,存初心英雄事迹永不朽

  • 2018-11-15 13:34:50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回忆英雄事迹永不朽,体验英雄走过的足迹。他们舍生忘死的拼搏,才有了我们安定的生活,我们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没能记住他们的样子,却从未忘记他们的故事。

红色圣地爱国之旅:从北京始发,途径天津、最后抵达石家庄,游览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最后到达西柏坡。

卢沟桥文化旅游区

北京市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地处北京西南,西临永定水,南望京石路,由卢沟古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和石鼓园四部分景区组成。它既有古老与现代艺术,又有百年历史和它苍桑的经历,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艺术和爱国传统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1周年,赶快跟着小编来卢沟桥文化旅游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民族英烈。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

乘车线路:乘983、739、971(支)、971、759、661、662、301、339、624、310、809、748、715、937支、309支路公交车或旅游车至雕塑园站下车即到。

自驾线路: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驶,进入周口店路,直行进入桥西街, 沿桥西街行驶230米,过卢沟桥文化旅游区。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平西,由北平(旧称北京为北平)西而得名。平西当时主要包括房山、涞水、易县、门头沟等地区的4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战争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记录着开创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萧克等一大批老将军的丰功伟绩和当年30万平西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在这块土地上,曾有几万名革命先烈壮烈牺牲,为国捐躯,谱写了悲壮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平西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北平西部地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敌占区与晋察冀边区的一条重要通道,许多青年学生、爱国志士由此奔向根据地和延安,奔向各个抗日战场。

北京市房山区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开辟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动人事迹。1985年,遵照曾在平西战斗和工作过的一些老将军和老领导的倡议,北京市在房山区的十渡村建立了“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为更加翔实地反映平西人民抗战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房山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圆满完成了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新馆建设。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十渡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管理处

公交:

1、游10路公交车直达;

2、天桥乘长途汽车或乘6路到终点莲花池换乘长途汽车直达十渡;

3、北京南站乘火车到十渡站下。

自驾:京石高速/G4/京港澳高速→X021/琉陶路 →S318/房易路 →X024/云居寺路 →X017/涞宝路 沿路标指示即到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焦庄户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北京60公里,现属龙湾屯镇。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顺义区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挥瞭网楼顶上。 1979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据地的必经之路。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自1987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先后共投资4000余万元,扩建道路、修复地道、新建展馆、恢复抗战民居等,目前纪念馆占地近47700平方米。现分为三个参观区,即展馆参观区、地道参观区、抗战民居参观区,另外还为游客提供吃抗战饭、住抗战民居、采摘瓜果等服务项目。

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先后接待国内外观众350万人次,其中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名外宾来这里参观。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被国家六部委定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目前,有40多所学校将该馆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焦庄户村纪念馆路38号

乘车线路:东直门乘坐915或970公交到顺义东大桥环岛下车,换乘31路在焦庄户终点站。

自驾线路:走京密路到枯柳环岛,直行至牛栏山环岛往右转直行20公里,沿路标即到。

大沽口炮台遗址纪念馆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东南海河入海口两岸,是展现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入侵,民族不畏列强、抵御外犯的民族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93.8公顷,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大沽口炮台始建于1522年—1566年(明嘉靖年间),重建于清鸦片战争期间。后存遗迹占地约16.08公顷。主要遗存内容为南岸的“威”字炮台、“镇”字炮台、“海”字炮台、长炮台4座炮台,南岸营盘东侧、南侧围墙局部,分布于大沽海口两岸。其地理位置具有鲜明的海口要塞特征。大沽口炮台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它是我国明清北方海防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1988年国务院将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也是滨海新区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占地3585平方米的博物馆主要由展厅、临时展厅、放映厅、库房及其他附属用房等组成。

大沽口炮台是“外接深洋,内系海口”的“海门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门户,海河要隘。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自古即为海防重镇,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之说。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口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明朝嘉靖年间,为了抵御倭寇 ,加强大沽口海防战备,开始构筑堡垒,正式驻军设防 。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型炮台。炮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高度约为一丈五尺,宽九尺,进深六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对炮台进行增修加固。至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 、土炮台12座 、土垒13座 ,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1858年(清咸丰八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 ,共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

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东南海河入海口两岸

交通信息:津沽路、天津大道、沿海高速全线贯通,海河大桥、海门大桥、海河开启桥连接海河南北两岸,可连通至火车站、客运站、客运码头及天津机场。

西柏坡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一个风光秀美的山村,在1948年到1949年3月,这里却成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就是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49年3月,在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入北平的时候,毛泽东主席将这一段路程生动地形容为“赶考”,这里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也是秀丽动人,特别是柏坡湖,碧波荡漾,白帆点点。

西柏坡有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陈列馆、石刻园、青少年文明园等景点,是学习、参观、游览的好地方。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

交通:石家庄市客运北站班车直达景区;自驾从北京到石家庄,走西柏坡高速直达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