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网报道】近期,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就发布的《北京市通勤出行特征与典型区域分析》报告和《北京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分析》显示,北京工作日早高峰,有250万至260万人同时在路上通勤,平均通勤时间需56分钟,平均通勤距离12.4公里。面对拥堵的机动车道路,无限拖长的通勤时间,绿色骑行这一低碳环保、快捷便利、自由舒适,也更有趣的出行方式成为新风尚。

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创下2013年监测以来的7年最低值。2019年8月的一天,北京不少地方PM2.5小时浓度仅为1微克/立方米,被网友称为“1微克蓝”。
2019年全年,北京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0天,重污染日只有4天,无严重污染日,实现了连续280天没有发生PM2.5重污染。
据环境领域研究人员测算,北京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超过50%。2010至2019年,北京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3%。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天帮忙”的气象因素只占二至三成,70%是区域协同治理的结果,归根究底还是依靠“人努力”。
“人努力”改善空气质量是一场持久战,打赢蓝天保卫战需要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强大合力,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绿色骑行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碳排放量的一个解决方案。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而近30 年来机动车带来交通拥堵、燃油消耗、尾气排放污染等弊病的高成本交通正在逐渐被淘汰,以步行或者骑行为主的“慢行交通”重回公众视野,成为更多人通勤、休闲、健身的选择。
在汽车保有量居中国之首的北京,根据《2020年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90万辆。机动车对颗粒物(PM)的影响比例越来越高,2014年,北京首次发布PM2.5源解析显示,在本地来源中,机动车贡献最大,占比31.1%;2018年,北京市公布新一轮PM2.5源解析,研究表明,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在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45%。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0万辆。
倡导绿色骑行,有效减少机动车使用,可有助天更蓝。此外,绿色骑行还能减少碳排放,为公众低碳生活助力。绿色骑行还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可见骑行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并且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健康并降低社会医疗支出。特别是自行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保持社交距离的户外交通工具,在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自行车使用率推向新高度,促进了公众绿色出行的意愿。
发展绿色骑行,除了倡导公众形成绿色生活的理念,还需要政府完善绿色出行体系,构建安全、连续、舒适的自行车网络体系,用更好的骑行体验放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效应。只有让绿色出行更加畅通,成为享受,才能鼓励人们将其作为首选。
在这一背景下,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生活方式绿色化”之“绿色骑行”宣传实践活动,旨在增强全社会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凝聚共识,共同推动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慢下来,让大家争做城市“绿色出行达人”,让城市更轻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