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肩负传承使命 弘扬中医药酒文化

  • 2019-07-31 16:12:16
  • 北京晚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的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1739年走西口商路上的一间小小药酒作坊,到如今药酒领域的领跑者,鸿茅药酒已经诞生了近300年。历经岁月的洗礼,鸿茅人秉承古法配制技艺,不忘良药济世的初心,牢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使命,坚定地走品牌化之路,做百年老店。

近年来是中医药发展史上极好的时机,国家根据中药发展的现实,立足于国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同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

药酒是中医药常用剂型——酒剂的别称,在数千年的中华医药史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历朝历代的中医著作典籍都有药酒临床验方和理论的记载,但经过时代的变迁,无数的战乱,经典名方存世已经不多,到今天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药酒配制技艺更是凤毛麟角。作为传统药酒文化的代表,鸿茅药酒传承280年,组方和工艺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因此其配制技艺成为了宝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鸿茅药酒的传统制法,秉承中医大方复治原则,“集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配伍人参、熟地、红花、肉桂、沉香、当归、山茱萸、肉苁蓉等67味道地药材,经“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等八步69道工序精心制成,具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的功效。

在健康中国的利好环境中,做强做大民族医药产业,首先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继承好祖宗之法。对于鸿茅药酒来说,八步古法的精髓,是其过硬品质的保证,是不可丢掉的祖宗之法,也是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根本原因。

根据《绥远通志稿》《凉城县志》等史料记载:乾隆四年(1739年),今凉城县境厂汉营始生产鸿茅酒,由山西榆次王家铺中医王吉天配制。当年,王大先生“走西口”在塞外行医,来到厂汉营开设了一家名为崇德堂的中医诊所。他见塞外风霜寒冷的漫长冬天,让许多旅蒙商人和农工牧民患上了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虚胃寒等症。于是在精研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结合自家行医心得,配用六十七味祛风除湿健脾补肾药材,添入纯粮白酒等辅料,制成了一种品质独特、功效卓著的药酒,帮助乡亲解除病痛。

这个药酒便是如今红遍全国的鸿茅药酒。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因为口感好、疗效显著而受到了凉城人民的喜爱,购者络绎不绝。此后又通过旅蒙客商的贩运推销,成为了畅销山西、内蒙外蒙等地的名产,还被进献道光皇帝,为皇室所用,一时名声大振,成为价格不菲的名贵产品。

2014年,鸿茅药酒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以中医传统类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入选,不仅是传统医药行业非遗代表项目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民族医药文化融合的结晶。

近几年来,鸿茅在非遗保护上不断下大力气,其中包括加大对生态保护、厂区改扩建、设备流程改造、鸿茅文化馆建设等五大工程的投入,解决了“申请项目热,保护措施少”的矛盾。同时对大组方、古法酿制工艺、传承人都有制度保护,并有计划推进,做到对有形资产的保护。

在内蒙古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鲍洪升看来,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不仅是对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更给鸿茅药业这样的百年民族医药企业提出了重要使命,“鸿茅药业始终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产良心药、放心药,让鸿茅药酒这样有近300年历史的民族医药品牌为全民健康作出更多贡献,是鸿茅药业必须承担的民族使命。”文/余源

  • 编辑: 邢爽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