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街区更新保留七成建筑

  • 2018-09-27 15:02:45
  • 北京日报

继大栅栏、白塔寺、什刹海、天桥后,西城又一片老城街区——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更新与北京国际设计周接轨。今天,“法源寺街区更新计划”展览在西城区烂缦胡同108号与公众见面。按照更新计划,法源寺保护区范围内近七成建筑将保护、保留。

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东起菜市口大街、西至法源寺西里及伊斯兰经学院、北起法源寺后街、南至南横西街,占地面积约16.16公顷。该区域是北京建城史,尤其是唐幽州、辽南京的重要历史见证。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辽南京的东城墙就在今天的烂缦胡同一带,此后逐渐形成了平行城墙的竖向胡同。

除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源寺之外,文保区内还有众多的会馆建筑,例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会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浏阳会馆(谭嗣同故居)、绍兴会馆(鲁迅故居)、粤东新馆等。很多名人志士如毛泽东、孙中山、鲁迅、谭嗣同、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等人都与此地有着不解之缘。鲁迅的《一件小事》和《狂人日记》就在绍兴会馆中诞生。

但同时,这一地区也是危旧房平房集中的区域。法源寺紧邻城市主干道和地铁4号线菜市口站,外部交通便捷,可内部道路狭窄,不便于机动车通行。现存建筑以四合院为主,有保护完好的门楼,也有散落四处的抱鼓石、门枕石等建筑构件。历经百年社会变迁,大部分四合院已沦为大杂院,人均面积小,基础设施条件差,居住环境比较恶劣。

2018年年初,《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此规划显示,这一区域内的建筑更新将分别采取保护、保留、改建整饰、偏移翻建、拆除新建等多种方式,其中保护类、保留类建筑规模占规划总建筑规模的69%,兼顾传统风貌保护与地区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今年设计周“法源寺街区更新计划”的总策展人贾蓉介绍,本次的法源寺更新计划将从源头就开始进行“参与式营造可持续更新”新模式,来回应如何达到法源寺街区的“文化彰显、百姓宜居、生态绿色、智慧高效、代际传承”的20字目标。

9月26日至10月3日,西城区将以烂缦胡同101号、108号、130号,法源寺前广场等为主要活动场地,推出与法源寺街区更新计划相关的活动40余个,充分展示设计与“老城更新”主题撞击出的创意火花。

40多项活动中包括“老城烂缦穿越之旅”,即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即扫即得的实景导览服务和街区历史文化遗迹混合现实的互动体验;跟MIT未来城市实验室合作的“空气洗手”黑科技,该技术以高速气流代替水流带走污渍,并由细密的微量水雾进行污渍的溶解,两者协同完成高效清洗过程,可节约90%的用水量;还有集雨水花园、城市家具、公共设施、广告牌与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海绵公共厕所;缓解老街区停车难的井筒式地下智能立体车库等。

记者从西城区了解到,法源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将积极探索街区院落改造,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进行修补和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通过分时序的改造,改善街区基础设施,还原修缮院落原始风貌,合理利用公共空间,实现街区品质环境与居民自治共同提升,强化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