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东门斜对面,有条著名的“女人街”——双榆树三街。
鼎盛时期,这条400多米长的小巷两侧,密布100多家商铺。每到放学、下班时间,人声鼎沸,居民不堪其扰。如今,居民楼下的门脸已全部关停,只剩路南几家餐饮店,两侧建起绿地花园,架空线也入了地。
“女人街”回归居民街。
从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A2口出来往东走,入口宽阔,路北一长溜花坛,月季还在盛开。新铺的步道平整干净,安装的地灯新颖美观。这里就是双榆树三街。
往里走,路中段北侧,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刚开业,外观温馨典雅;南侧有一处新建的街心绿地,仿古的廊架透着闲适,一些老人在晒太阳。路东头,居民楼窗下是三米多宽的绿地,种着月季等绿植。路南把头处,墙上一大幅宣传画,墙下是花坛。一条街走下来,清净、整洁、舒适。
很难想象,一年多前,这里人满为患、拥堵不堪,小餐馆的食客们半夜还在高声喧哗。
周围住宅小区密集的双榆树三街,所处位置商家必争:西口对面是人民大学,东口出去是华星电影院商圈,南边隔着三环是双安商场,北边紧挨着双榆树中心小学。
鼎盛时期,这条小巷里聚集了100多家小门脸。西口路两侧全是服装店,“外贸店”扎堆;中间部分是餐饮,麻辣烫、抄手、比萨、黄记煌、粥店等见缝插针;东口,北侧居民楼底商,服装店、便利店、美甲店都有,南侧,糖炒栗子、丝绸专卖、印巷小馆等比邻而居。这条街因此得名“女人街”。
“城管执法队一天最多收到五六十个投诉。”中关村街道城管执法队指导员田宇介绍。
整治“女人街”前,中关村街道建设了“一体化综合执法平台”,整合城管、公安、工商、食药、卫生、交通、房管等专业力量及院所等特殊资源,变分散执法为统一管理。
2015年起,中关村街道启动了双榆树三街综合整治,拆除各类违建136处。2017年,开墙打洞综合整治,累计完成门店封堵61家,拆除各类违规广告牌匾156块。在封堵门店的基础上,居民楼和人行道之间的空地,进行了绿化。
今年的整治重点是环境提升。架空线入地工程结束后,安装休闲座椅、廊架,开始交通秩序整治,双侧停车改为单行单停,重新施划路侧停车位,实现停车有序。
整治腾出的空间,用于补充便民设施。路北,一家宾馆被整体改造为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可增加全天候的养老床位60多张;路南,一家170平方米的便民综合体也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