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巷:老树花墙妆新颜

  • 2018-10-19 13:58:20
  • 北京日报

从地铁4号线新街口站东南口出来,沿赵登禹路走不了几步,就是柳巷。历史上,柳巷因为多植柳树而得名,但如今的柳巷并没有柳树,街巷两侧早已变成现代化的居住小区。

古韵已不可寻,但今天的柳巷仍有它的个性。宽阔、整洁,富有老北京特色的行道树国槐在街巷两侧,两两相望。胡同东口的两棵槐树尤其引人注目,绿荫如盖,树的主干粗得一人抱不过来。坐在胡同口晒太阳的老人介绍,这两棵树很早就在柳巷扎根了,2000年左右,柳巷胡同拓宽改造,老槐树被保留了下来,给老住户留个念想。

柳巷最美的一角,也就在这两棵老槐树下。胡同东口把角的绿地上,用青砖垒砌了一道一人多高、折尺形状的花墙。上面刻着金色的“柳巷”二字。花墙上有一面金属铭牌,上面写着柳巷的历史典故。名儿打哪儿来的,巷子里曾经有什么古迹,街巷的拓宽改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不时有过往的市民,停下脚步来阅读。

花墙上还挂着几块公示牌,这条巷子的街巷长、街巷管家是谁,绿化、保洁归谁管,需要志愿服务找谁联系,公示牌上一目了然。

这面花墙,不仅看着美观,还暗藏了一点“心机”。从花墙镂空的花纹空隙往里看,会发现墙后面立着三个大大的变电箱。如果不停下脚步仔细观察,来往的人很难察觉得到。胡同西口,有两座变电箱同样也掩藏在古色古香的花墙中。

“这个设计方案,我们讨论了很多次,是在居民代表会上通过的。”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作为新街口的示范街巷,柳巷启动疏解整治提升工作。拆违建,拔地锁,封堵开墙打洞,规范路侧停车,一股脑儿解决了一批背街小巷多年来存在的问题。整治完了怎么提升,得听大家的意见。

遵循西城区确定的“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街道召集这条街上的冠英园小区等社区的居民代表,对胡同景观提升改造方案几次进行了讨论,包括胡同东口的景观节点设计,沿街怎么见缝插绿,增补绿植等等。

景观提升后的柳巷,不仅有了胡同东口的标志性景观,还在巷子道路两侧增加了数十组木质花箱,紫鸢、五彩苏、秋海棠,一茬接一茬,妆点着胡同的春夏秋三季景观。柳巷以里,还有社区利用亮出的墙面,建起了党建文化墙。

征民意,集民智。启动整治一年,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十有十无”目标,在柳巷已全部实现。

右图:经过景观提升,新街口柳巷古树掩映花坛,街巷古朴整洁。

  • 编辑:崔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