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大氧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游玩攻略

  • 2019-07-19 13:35:52
  • 民生文创

北京很大,朝阳很繁华,确实是这样,但这样的认知是很片面的,作为国际型都市,北京的生态和人文底蕴深厚,今天介绍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少朋友应该都去过,其实说是景点,到不如说是“后花园”比较合适,因为经常去嘛~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北园总共6.8平米公里,以通向自然作为北京中轴线的结束,以与景山呼应的仰山作为全园的焦点。当时造这个园时应该想不到这里会成为北京最大的一个长跑园,最受欢迎的一家老小散步的亲子园,健康和家庭都在游园的愉悦中得以获得,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市内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玩什么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北京最大的公共公园。公园以五环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园,横跨五环路的生态廊道是中国第一座跨城市高速公路的人工模拟自然通道,将南北两园连为一体。南园占地约380公顷,以仰山、奥海、人造湿地等大型山水景观为主;北园占地约300公顷,以花田野趣、雨燕塔、大树园等小型溪涧景观为主。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特色看点

“天境”远眺鸟巢

“天境”位于森林公园的“仰山”峰顶,在“天境”上有一块高5.7米、重达63吨的景观石是特意从泰山运至北京的。环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山山顶,还有29棵苍翠油松寓意第29届奥运会。

朝花台观日出,夕拾台观日落

“朝花台”和“夕拾台”分别位于“天境”的东西两侧,朝花观日出,夕拾观日落,站在平台上可一览全园美景。两个景观取名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早晨带露折花,夕阳花香犹在”之典故。

在湿地中行走

人造湿地位于仰山西北部,种植大量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占地4.7公顷,是北京城最大的人造湿地之一。

湿地景区有叠水花台、沉睡廊道等经典,小桥、栈道穿梭其间,野鸭、水鸟自由嬉戏,是公园内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景观区域。驻足在水下廊道,抬头远眺,西侧就是“叠水花台”,由西往东利用高差,筑台三叠水,伴随着水流的级级跌落,形成具有不同音响效果的小瀑布。在“叠水花台”景观中,还纵横交错着贴近水面的古朴木栈道。

天元

天元位于中轴线上仰山与奥海之间,是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的”龙眼“。天元从仰山南侧余脉伸入奥海水面,形成一个直径20米的圆形滨水广场,与仰山顶峰相呼应,隐含月相之意。

花田野趣

花田野趣位于北园西南部,景区面积约26公顷,由河流、密林分割为三个观赏空间,以不同季节的应时花卉为主要观赏特色。

每年的6月底到7月底,都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向日葵盛开的日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城区内种植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向日葵观赏区,公园内共有24个品种的观赏类向日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葵花海位于北园西门花田野趣景区,进北园西门右转150米即是。公园里有一条小河,葵花展被它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是进口的北美洲的稀有品种,东区则是中国特产,为油葵。各式各样的向日葵向着太阳,迎风招展,美不胜收!

原生林中建森林艺术中心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区东部的原生林中,还设计了一组造型别致浪漫的建筑——森林艺术中心。建筑处于树林掩映之中,人、建筑、环境三者相依相融,以光影、色彩和层次感觉的艺术,构画创造一个崭新的休憩天地。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洼里原生林,而且还能在呼吸着新鲜空气、品味着绿色好心情的同时,欣赏森林艺术中心里各种小型画廊、展览、沙龙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不能错过的精品奥运雕塑

和平柱

同一个梦想

探求勇气,入中国之道

合奏

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淡季(11月16日至次年3月14日):

早6:00开园,晚20:00闭园,21:00静园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5日):早06:00开园,晚21:00闭园,晚22:00静园

电话:010-64529060

地址: 朝阳区北辰东路15号(鸟巢北侧)

交通:

到达东门:乘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站B口、或地铁10号线安贞门站B口出,换乘快速公交3路在仰山桥南站下到达南门:地铁8号线、森林公园南门A口出;15号线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站

到达西门:乘81、510、专44路在澳林春天小区站下

  • 编辑:王越(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