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位于大殿正中,用大青石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通高3.25米。台分三层,下大上小。
底层高 1.4米,各边长 11.30米;中层高0.95米,各边长9.60米;上层高0.9米,各边长8.10米。
每层台均为须弥座造形,上下枋雕有流云藩草,束腰处雕有佛龛,龛内均有一尊泥塑彩绘的戒神像。
上层台每面有佛龛7个,四面合计28个。佛龛高0.34米;中层台每面有佛龛9个,合计36个,尺寸比上层略大;下层台正面有佛龛13个。其余三面各12个,合计49个,尺寸又比中层稍大。
全台共计有小佛龛113个,安放着戒神113尊,这是1980年整修戒台寺时重塑的,出自第四代“泥人张” 张铭先生及其弟子之手。
原来在戒坛四周还有24尊身高1米的泥质彩绘戒神立像,今已不存。
戒台上面原有一座3米高的莲台,供奉有一尊明正统年间铸造的高达2米的释迦牟尼铜像,结跏坐,与其相背还有一尊三头六臂的佛母像,已于1973年调往浙江圆清寺。
现今台上为一尊高3.35米的泥质漆金释迦牟尼坐像。佛像前原有十把辽代御赐的沉香木椅,今已不存。
现在摆放的十把紫檀木椅和檀木雕龙桌案是后来配置的。这是举行授戒仪式时“三师七证”的座位。
坛前原供奉有两根沉香柱,高丈余,直径2尺,上雕有千余尊小佛像,因而又称“千佛柱”,今已不存。
台前放有5个汉白玉雕圆团龙供桌,原来上面还放有供进香人布施用的金盘。
台左前方有一面大鼓.右前方原有一口铸于明景泰年间的铜钟,后移往大钟亭。
台后面立有一块上刻“戒荤酒入山门”六个金字的汉白玉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