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开区长虹公园篮球场北侧的一小块场地,常常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远远望去,六米高的长杆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姿如树上飞燕,演示着各种杂技动作……观者多云:“这老胳膊老腿的还能这样玩,佩服啊!”
“上杆、挂脚后身体垂下来,摆出一个‘大’字造型,然后侧过身又一个‘大’字,紧接着转过身后,抬头一个‘仰天长啸’,身体顺势垂下,双手背后握杆来一个‘倒贴糖人’,再把腿伸开,摆出倒‘十’字。这一系列动作下来,便完成了‘倒挂金钟’。”今年76岁的老健将杂技队队长乔四林一气呵成,动作干净、规范、有力。
乔四林是一名老运动员,他曾和中国第一位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蛙泳冠军穆祥雄是队友。1993年退休后,又干了十多年游泳教练。70多岁本该好好养老了,他却和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练起了健身。
乔队长介绍,去年5月,他发起组建了长虹公园老健将杂技队。他们精心选场地、自己花钱装器械,现在在编队员48名,平均年龄68岁,其中女士5名。之所以称为杂技队,是因为锻炼项目包括极限跳水、冬泳、单双杠、皮条、吊环、跑杆、瑜伽等。65岁的王常福师傅的“插蛤蟆”功更是家传绝技,天津一绝。这里年龄最大的86岁的胡宗超老人的绝技单指勾环,在民间武术界屈指可数。68岁的管金林和68岁的赵文茂基本功扎实,前、后鸭和横旗表演令人惊赞。66岁的孙万洪动作规范标准,他的单杠中穿,是体操运动员的比赛动作,如此高难度动作对他来说轻而易举。64岁的巾帼女将刘淑萍还是冬泳队员,多才多艺,动作虽身轻如燕,身体却力大无比。还有59岁的宋清荣,籍贯是有“杂技之乡”美誉的沧州,她从小就练功,基础好,会打太极,表演朝天蹬、杆上飞燕儿、童子拜佛和竖叉(加跳跃叫飞叉),那身手,怎么也不像花甲之年的人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他们曾经和西沽公园老玩童体操队共同创造了杆上动作十三人组合,还申报了吉尼斯纪录。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他们调整队形,重新编排动作,很快又创造了十五人组合“铁树开花”的新高度。
抻筋加压腿祛病又强身
刘淑萍是个爽快人,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就爱学习,特别好强,不服输,能吃苦耐劳,小时候男孩玩的游戏我基本都会,长大后,经历了下乡、下岗,无论何时我都不偷懒。50岁开始练体操,那时候腰背僵硬,膝盖肿胀,还经常犯颈椎病。我没理这些,练着练着,手也不麻了,腿也不肿了,血压正常了,现在身体很好。”快人快语的刘姐特别感谢这些老师傅,她说:“我开始是看师傅们玩,由于我喜欢练,师傅们愿意教,耐心又仔细,大家玩得开心、快乐、健康,每天都有进步,加入队伍就顺其自然了。”
要说队里的全能型人物,非孙万红师傅莫属了。他并不是专业运动员,但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都非常好。“我原来是西青区的农民,做过小生意,因为忙于劳作,患了腰肌劳损,腰疼得厉害时,猫不下腰,医院开的药不管用,贴膏药没效果。我就到公园里抻筋,慢慢感觉有了好转。两年多来,腰部肌肉发达了,我就跟着别人学习单杠、双杠、吊环。由于我的悟性还行,现在哪一项都能做下来,而且做得还挺到位。”
越练越快活练出精气神
队里年龄最小的张玉梁,今年56岁,是一位工艺美术师,还没有退休,平时很难和大家一起合练,只有周末才能尽情地玩上半天。他虽然个子瘦小,却是健身、铁三、游泳、马拉松的“健身之星”。他在队里做组织宣传工作,对每个队员的特长、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赵师傅家里条件不太好,他每天早晨5点多就来到公园,7点多就得走,回去给家里人买早点。还有杨师傅,爱人半身不遂,他就把爱人用车拉到公园,在旁边安置好,自己抽空锻炼。”
从海水淡化研究所退休的刘存有,今年76岁了,身体倍儿好。“他63岁开始在水上公园长跑,第一次参加赤脚马拉松比赛时已经73岁了,跑出了5小时16分的成绩,给周围的年轻人传递了正能量。两年前,又练习杆上动作,因为曾和著名快板大师李润杰同台合作演出过,自己编创了一套杆上挂脚打快板的独门绝技。”张玉梁说,多数队员年轻时都爱玩、会玩,可以说是半专业,他们越练越有劲,越练越健康,越练越快活,练出了一股精气神儿。
文/艾青青 摄/高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