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红螺寺”。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处于红螺山山前的千亩苍翠的古松林之中,俨然一幅“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红螺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荟萃,以古刹为主体,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衬托,构成了一幅巧夺天工的壮美画卷。早在明万历年间,就被誉为“怀柔八景”之一,并冠以“红螺呈秀”之称。
净土佛国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是我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红螺寺历代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频出,佛法超凡,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际醒祖师和第十三代印光祖师均出自本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千年古寺北依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山环水绕,古树参天,藏风聚气。“红螺寺三绝景”——御竹林、雌雄银杏、紫藤寄松,点缀在古寺内外,百万杆翠竹与千亩古松林环拥着整个寺院。御竹林——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怀柔县志》记载:清康熙32年(公元1694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倍感新奇,令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为613株,临走前叮嘱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常来观赏。
雌雄银杏——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古银杏树,雄树树龄在1100年以上,树高30多米,整个树的围度达到7米之多,虽逾千年但生机不减。春天雄树开满淡黄色小花,秋天不见果实,而雌树每年春天不见花开,秋天却果实累累,人们觉得它们像珠联璧合的夫妻,称它们为夫妻树。
紫藤寄松——在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的院落西侧,是由一棵平顶松和两口藤萝构成,平顶松高约6米,枝分九杈,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又如龙盘玉柱爬满整个枝头,松藤并茂形成了一把天然的巨伞,遮荫面积近300平米。寺中松藤和睦相处了800多年,藤不离松,松不辞藤。
特色观光格局现已形成了红螺寺、观音寺、五百罗汉园三个佛教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自然观景区“一日游”的观光格局,又具有“春看花、夏避暑、秋观叶、冬赏岁寒三友”的观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