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丰文化展馆以中华各地区包子文化大观开篇,生动展示出京津包子、新疆烤包子、上海南翔小笼包等全国各种包子的模型。
11月27日,庆丰包子铺创办的全国首个包子文化展馆历经5年的策划和设计,终于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展示了包子的起源和传承以及庆丰包子铺的发展。
北方有京津包子、新疆烤包子、开封灌汤包,南方有上海南翔小笼包、江南地区的生煎包、四川龙眼包子、广东叉烧包、昆明破酥包……
11月27日,庆丰包子铺创办的全国首个包子文化展馆经过5年的策划和设计,终于落成并对外开放,展示出全国各种各样包子的模型。

庆丰包子铺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万兴居,以一间斗室创立到如今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有300多个门店的连锁餐馆。上世纪70年代正式更名为庆丰包子铺,徐柏涛的老牌匾也吸引了不少人在现场拍照围观。第二展区里等比例还原出老铺子店门口伙计招揽生意的情景,旁边的西单北大街上,泥捏的小人儿有的在铺子前卖包子,有的挑着一担兔儿爷,还有食客坐在餐桌前吃包子,老北京街景栩栩如生。
包子是面食中覆盖区域最广的食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被人们所乐道的包子就有500多种。关于包子的起源,则有一段诸葛亮七擒孟获班师回朝时以带馅“馒头”祭天的传说故事。

“举蛮头,祭天地!”旁边一块大屏幕用幻影成像的“黑科技”还原出传说中的情景。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班师回朝的途中,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若要大军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才能风平浪静。诸葛亮于是让厨子以米面为皮包上黑牛白羊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这也是“馒头”最早的由来。古代馒头放有馅料,至宋代才出现“包子”一词。
文化展馆里还展示出整个五谷面食和馅料文化的起源。从钻木取火的人物雕塑、新石器时代磨面粉用的小石块和小磨盘,到古时候的农用锄头、石耜、青铜犁铧,中华文明从刀耕火种到食不厌精的发展历程全在这儿展现出来。

除了包子模型,文化展馆里还展示出整个五谷面食和馅料文化的起源。从钻木取火的人物雕塑、新石器时代磨面粉用的小石块和小磨盘,到古上千年前的农用锄头、石耜、青铜犁铧,中华文明从刀耕火种到食不厌精的发展历程全在这里展现出来。


该展馆位于顺义区牛栏山镇蓝家营村庆丰培训基地院内,目前已经开始接受40人以上的参观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