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花技艺高超的宋代耀州窑青瓷

  • 2020-03-03 11:26:29
  • 北京旅游网综合

宋代陶瓷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遍布名窑,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因民窑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朝廷在南北各地设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其中汝、官、哥、定、钧窑等“五大名窑”瓷器备受后人推崇。今天小编要推荐的是宋代耀州窑青瓷,耀州窑是宋代北方刻花青瓷窑的代表,北宋时曾为宫廷烧造过贡瓷。它的造型、纹饰类似于定窑,只是釉色有别。烧造工艺采用仰烧,没有芒口现象。器物造型主要有盘、碗、瓶、罐、尊、盒、执壶、人物塑像等。装饰技法主要有刻、划、印、镂空等,尤以刻花技法最受人称道。其刀法异常娴熟,刀锋犀利,线条洒脱,图案丰富,水平居宋代各窑刻花瓷器之冠。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

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宋,高4.5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3.3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矮圈足,足底沾窑渣。通体施青釉。碗内印莲花一束和四童子,四童子分别手持莲花一枝,身体呈不同的姿势作嬉戏状。

此碗婴戏纹饰抓住了孩童体态的主要特点,用洗练的轮廓线将其五官的稚气和胖乎乎的体形生动地刻画出来。

宋代耀州窑青瓷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植物、动物、人物及宗教题材应有尽有。人物题材以婴戏纹较为多见,赤裸身躯的孩童,有的戏于花叶中,有的匍匐扳枝,有的攀树折花,有的驯鹿赶鸭,有的抱球采莲,不拘一格。

耀州窑遗址中出土的印花陶范很多,上面阴刻的花纹因反复使用而磨损,从而证明了这一装饰手法在当时曾大量使用。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宋,高5.1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4.1厘米。

碗敞口,圈足。里外均刻菊瓣纹,碗心印一团花。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边无釉。

此碗为宋代耀州窑青瓷的代表作品。在装饰方面,以碗心的一朵团花为中心,放射状地向外刻出一片片菊瓣纹,布局舒朗匀称,线条活泼流畅又不失规整,反映出当时艺师们的审美观念,代表了耀州窑瓷器刻花工艺的突出成就。

耀州窑瓷器上的刻花装饰于北宋中期发展成熟,到北宋末期工艺更为精湛。

耀州窑酱釉碗

耀州窑酱釉碗,宋,高4.5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4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近足无釉。素面无纹饰。釉为酱色,釉色较亮。

酱釉瓷器是宋代中期耀州窑瓷器中出现的一个新品种,为仿宋代漆器之作,其数量较多,仅次于青瓷。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料中氧化铁的总量达5﹪以上。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宋,高19.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8厘米。

瓶盘口,短颈,圆腹,圈足。胎体灰白。里外施青釉,釉色较浅,釉质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足边无釉。

此瓶造型浑厚,略呈石榴形,俗称“石榴尊”。

耀州窑瓷器中瓶式很多,瓶体或修长秀丽,或丰满端庄,但像此件石榴式样的瓶却较少见,应为北宋早期产品。这时期耀州青瓷釉面皆玻璃质感强,施釉均匀,大多开有细碎片纹,胎釉结合紧密,没有剥釉现象。品种以日用瓷为主,造型方面与五代耀州窑瓷器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宋,高24.5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9厘米。

瓶撇口,细颈,鼓腹,圈足。颈两侧对称置龙耳,腹上部凸起弦纹4道,下部阴刻两朵莲花图案。灰白胎。釉色青绿。

此造型的瓶式俗称“玉壶春瓶”。纹饰立体感强,花叶阴阳向背分明,刀锋犀利,线条流畅,别具风格。

耀州窑瓷器多为灰白胎,但多数器物透过青翠的釉层,使人感到的却是洁白、细腻的胎体,仿佛上釉前曾施一层化妆土,此件双耳瓶即为一例。实际上这是由于胎土和釉料在烧成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密合层所致,这种现象在河南临汝窑及钧窑产品中也可见到,这是由于它们使用的坩土所含成分相似所致。

  • 编辑:毋杨梅1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