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的土与洋

  • 2018-08-09 15:49:52
  • 京郊日报

三里屯可谓是北京最时尚的地区之一,可是名字怎么这么土呢?笔者从小住在离三里屯不远的新源里居民区,还曾经在三里屯一中参加过高考补习,对三里屯的历史略知一二。

据史书记载,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东部,是距东直门三里的一个小村子。明、清时属顺天府大兴县。作为地片名,泛指左家庄、朝外大街、呼家楼、麦子店合围地域。那时三里屯地区是大片的属于农民公社生产队的农田,但是当时是属于哪个生产队已难以查证了。笔者小时候记得这里的村庄道路上经常奔跑着村民养的大土狗,有时路中间还有粪便,有狗的,有牛马的,还有孩子的。晚上,我所住的小区附近的村庄总传出阵阵狗叫,害得我后来几年,半夜听不到狗叫都睡不踏实。然后就是夏天的阵阵蛙声和蝉声,夜晚好不热闹。

有老北京曾回忆:“大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有一年暑期放假,我们几个城里的孩子跨过残缺不齐的古城墙,穿过环城铁路,越过护城河桥(现在东二环路十条豁口附近),沿着通往工人体育场的马路,不一会儿就到了体育场东边的三里屯。那时马路北侧还是公社的田地,听说,在那里可以拔草卖给生产队,每斤青草3分钱。如果能拔上10斤草,可以卖上3角钱,那么一个礼拜的电影票钱也就到手了。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动手干起来,费了不小的劲儿,手上粘的全是墨绿色,也没有拔到多少草。我们把那些草抱到生产队部,别说,人家还真要,给我们过秤,打了白条,在条上歪歪扭扭写上几斤草,多少钱,盖上红色的私人印章。第一次交易做得非常成功,高兴得我们屁颠儿屁颠儿的。”

笔者小时候也经常步行到三里屯附近的工人体育场参加体育活动,步行是因为从三里屯到左家庄、新源里一代根本不通公交车,而且是土路,连亮马河上的桥都是木制的,体重略大的人走上去会发出嘎吱吱的声响,桥板一弹一弹的。有一次在经过木桥时我还见到附近塔园村的两名男孩手拎着小猪仔的后腿。把小猪仔头浸到河水中,想淹死小猪回家吃肉。悲惨的小猪仔惊恐地吱吱叫,拼命蹬腿。也不清楚小猪是不是这些农村恶童从生产队偷的,反正当时才四五岁的我非常愤怒,对这些孩子充满憎恨。虽然我后来知道他们很穷苦,缺乏营养,但是至今想起来那悲惨的场景,内心仍然充满愤恨,不能平复。那时生产队的社员生活都非常苦,我有时见到年老的社员,会在他们兜里放上五分钱,他们会感激得不得了。

1962年在亮马河以南开始修建北使馆区,但是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建成外交公寓群。另外,中国人居住的六层红色砖楼组成的小区也开始建成。

笔者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同学去农展馆电影院看电影,总要经过三里屯北街使馆区,看到使馆区里老外居住的五颜六色的小楼,觉得太美了,原来房子还能有这种颜色。当时我们住的楼房都是灰色的水泥预制板楼或者像三里屯那样的红砖楼。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里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麒麟大厦旁边的大澡堂子,每周我都要花几角钱去洗个澡。

当时这家澡堂里常有名人前来,比如演鸠山的袁世海。但是我当时每次来最关注的是一名穿红鞋,拿着兰花指的男服务员,觉得这人不像男人,很别扭。还有就是三里屯电影院,在那里我最爱看的电影是《秋翁遇仙记》。

再后来三里屯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先是外国人喝酒喜欢在户外,于是在1989年,北京第一家酒吧在三里屯南街开店(南街现在是三里屯soho)。据说那女老板是玩摇滚的,别名冰冰。冰冰后来还在798开过艺术空间。三里屯南街后来还开了著名的爱尔兰酒吧、乡谣酒吧,还有瑞典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的酒吧。到了1995年,三里屯北街第一家酒吧开在55号,然后是著名的隐蔽的树酒吧,然后就是男孩女孩、兰桂坊……太多了,还有三里屯麒麟大厦的雅秀服装市场。三里屯从村庄到时尚之地的蜕变开始加速了。

(作者单位:朝阳规划艺术馆)

  • 编辑:贺媛媛(实习)
原创声明:本文是北京旅游网原创文章,其最终版权仍归北京旅游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旅游网

征文启事

为能让网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记录旅途美好回忆,北京旅游网特面向全球网友公开征集文旅类稿件。范围涵括吃喝玩乐游购娱展演等属于文旅范畴的内容均可,形式图文、视频均可。

稿件必须原创。稿件一经采用,即有机会获得景区门票、精美礼品,更有机会参与北京旅游网年终盛典活动。

投稿邮箱:tougao@visitbeijing.com.cn

咨询QQ:490768046

北京旅游网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